成立七年,股權結構一直較為穩(wěn)定的中信建投基金,或將迎來首次股權變更。

江蘇省文化產權交易所新近掛牌信息顯示,中信建投基金20%的股權被掛牌出讓,轉讓底價為1.45億元,轉讓方為江蘇廣傳廣播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廣傳”),系中信建投基金第三大股東。

自成立以來,中信建投基金公募業(yè)務發(fā)展并不盡如人意。如今,小股東試圖清倉遠去,而大股東中信建投證券的合并傳聞不時興起,亦讓中信建投基金未來更加撲朔迷離。

江蘇廣傳欲清倉

中信建投基金股權結構保持“鐵三角”多年,中信建投證券、航天科技財務、江蘇廣傳分別持股55%、25%和20%。

江蘇廣傳為江蘇廣電集團全資子公司。傳媒企業(yè)參股公募基金,多為財務投資,如文新報業(yè)投資了匯添富,湖南電廣傳媒則是銀河基金的第二大股東。

天眼查信息顯示,2016年9月,中信建投基金曾進行了一輪增資,不過,三大股東同比例參與,股權結構并未發(fā)生變化,只是注冊資本金由1.5億元增加到3億元。

9月25日,一位公募業(yè)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基金公司成立之初,大多會經歷一段時間的虧損,這也是很多次新基金公司增加注冊資本金的直接原因。

回溯2016年,雖然中信建投基金的公募規(guī)模仍在百億元以內,但卻實現了連續(xù)四個季度增長。到2017年一季度末,中信建投基金非貨幣規(guī)模達到了成立以來的峰值,彼時其旗下混合型基金規(guī)模達到38.67億元,之后再未超越。

從掛牌公告披露的財務數據看,中信建投基金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僅為950.57萬元,而前一年度的凈利潤為5199.71萬元,堪稱斷崖式下跌。蹊蹺的是,公募部分規(guī)模并未下降。中信建投證券半年報顯示,今年二季度末,中信建投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規(guī)模217.20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26.29%。

進一步探究原因,資管新規(guī)顯然對中信建投基金影響較大。中信建投證券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中信建投基金專戶及子公司規(guī)模較2019年末減少了20.49%,降至501.1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江蘇廣傳對于意向受讓方的規(guī)定幾近嚴苛。除規(guī)定受讓方為“境內全國性的國有控股上市大型金融機構”外,還有“實繳注冊資本不低于50億元”“凈資產不低于100億元”等要求。

僅“凈資產不低于100億元”一項條件,就讓受讓方范圍大幅縮小。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在102家券商中,僅有48家凈資產超過百億元,而這48家券商中,大多已經擁有公募牌照。

對信托公司而言,情況亦頗為相似,68家信托公司中,總資產超過百億元的僅有30家。

9月25日,滬上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這一條件有點匪夷所思,除了股東實力強勁的“銀行系”基金公司外,多數基金公司并無“拼爹”資本。相比而言,人才和機制才是公募基金的核心競爭力。

七年連換四任總經理

鐵打的大股東,流水的總經理。

基金公司總經理由大股東委派,這一做法在業(yè)內并不離奇。不過,大股東7年連派四任總經理,這在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公募基金行業(yè),也是較為罕見的。

4個月前,中信建投基金的高管再次洗牌。繼總經理邱黎強離任之后,副總經理周建萍因法定退休離任。

接替邱黎強的是中信建投證券的“老人”金強,其在中信建投證券效力已經接近15年,倘若再算上在華夏證券的工作時間,這一數字將變?yōu)?6年。

中信建投基金首任總經理是袁野,曾擔任中信建投證券機構業(yè)務部高級經理、資產管理部總監(jiān)。事實上,袁野在2015年4月23日離任總經理后并未離開中信建投基金,而是在2015年9月轉任常務副總經理。

2015年7月8日,張杰出任中信建投基金第二任總經理。張杰的經歷與金強頗為類似,在執(zhí)掌中信建投基金之前,先后在華夏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工作12年和9年有余。

邱黎強的任職時間相對前兩任總經理是最短暫的,2019年1月25日履新,2020年5月22日離任,僅一年多時間。

連續(xù)4任總經理均由大股東內部調派,不難看出,中信建投證券對其自身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頗為自信。然而,從結果來看并不理想。

中信建投成立于2013年9月,正值新基金法推行的第一年,為公募基金歷史上新設公司最多的年份。時代周報記者統(tǒng)計,當年共有16家公募基金公司成立。

從規(guī)模數據看,與同時期成立的其他基金公司相比,中信建投基金的表現較為平庸。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永贏基金、國壽安保、興業(yè)基金的非貨幣規(guī)模均已在千億元以上,中加基金、前海開源、鑫元基金等規(guī)模也已躋身行業(yè)中游水平。

或受券業(yè)整合沖擊

近期,國金證券、國聯證券的合并消息,在市場內引發(fā)很大關注。業(yè)內人士普遍認為,券業(yè)整合已是大趨勢。

最早傳出“緋聞”的兩家券商,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雖然雙雙公開否認了合并傳聞,但從消息人士以及種種跡象來看,兩者的聯姻之門并未完全關閉。

事實上,中信集團在公募業(yè)務領域的布局較為成熟,滿足“一參一控一牌”。其中中信證券控股的華夏基金穩(wěn)居行業(yè)頭部多年,已連續(xù)多年凈利超過10億元;中信信托持股49%的中信保誠基金,目前位居行業(yè)中游;去年四季度參與了首批試點大集合公募化轉型的中信證券,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規(guī)模已達269.70億元,業(yè)務進展迅速。

券商合并,自然也將帶來旗下基金公司的股權處置。此前中信證券收購廣州證券,為滿足“一參一控”相關規(guī)定,廣州證券所持有的金鷹基金24.01%的股權被剝離。

與“中信系”的公募相比,中信建投基金的發(fā)展略顯滯后。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華夏基金以3999.95億元的非貨幣規(guī)模在行業(yè)內排名第三;中信保誠基金以677億元在行業(yè)內排名第38位,而中信建投基金以70.99億元在行業(yè)內排名第97位。

倘若合并成為現實,中信建投基金的處境將較為尷尬。在“一參一控一牌”的規(guī)定下,華夏基金與中信建投基金或將面臨取舍,而與華夏基金相比,中信建投基金無疑尚顯稚嫩。

標簽: 中信建投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