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嘗膽的主人公是勾踐,出自北宋文學(xué)家蘇軾的《擬孫權(quán)答曹操書》。臥薪嘗膽原本是指越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fù)國的事跡,后來用來形容人們?nèi)倘柝撝兀l(fā)憤圖強,最終成功,苦盡甘來。

臥薪嘗膽的典故

在公元前496年的時候,越王允常及其子勾踐將吳王闔閭擊敗。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要替自己報仇。夫差日夜練兵,兩年之后,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本想自殺,但是被文種勸住了,決心假裝投降,用各種珍寶去賄賂吳國的大臣伯嚭。于是伯嚭帶文種去見了吳王,吳王答應(yīng)了越國的投降,把軍隊撤回吳國了。

勾踐回國后,立志奮發(fā)圖強,準備復(fù)仇。他怕自己貪圖安逸的生活,便在家里的房子里掛上一只苦膽,每天嘗嘗,讓自己牢記當初的恥辱。勾踐除了管理國家大事之外,還會到田地里和農(nóng)民一起做農(nóng)活,深得民心。

當勾踐兵精糧足之后,便親自帶兵北上,一舉打敗吳兵,最后在公元前478年的時候,吳國抵擋不住越國軍隊的猛攻,屢戰(zhàn)屢敗,夫差見大勢已去,便羞愧的拔劍自殺了。

標簽: 臥薪嘗膽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