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過小年是在臘月二十四,而北方則是在臘月二十三,小年這一天有許多的習(xí)俗,南北方相差不是很大,對于吃的東西,則有一些差異,過小年吃什么,北方過小年又吃什么呢?

北方小年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

炒玉米

晉東南地區(qū),流行吃炒玉米的習(xí)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jié)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豆腐

臘月廿五是“豆腐日”,老例有做豆腐、買豆腐、炸豆腐的說法,炸好的豆腐可以一直儲存到過年再吃。過年吃豆腐只是要為新的一年取個“斗福”的好彩頭,期望福氣能成斗成斗的來。做好或買來的鮮豆腐不好儲存,又不想都做成凍豆腐,所以就采取炸的方法保存,也讓過年的餐桌上多一種吃食。

蒸面花

而在山東半島的人們又大多自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棗餑餑、團(tuán)圓餅、壽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團(tuán)圓,日子過得年年有余。此制做起來比較麻煩,發(fā)面后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后再做成各種花樣的面食造型后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后才下蒸鍋,此蒸出來的面食又稱之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費工夫。男婚女嫁之時,膠東農(nóng)村還用面做鴛鴦,象征愛情專一永恒。同時,人們特別留意看誰家的媳婦、或閨女做的面食花樣好和多,贊譽為:心靈手巧。

面花的品種有面燈、巧餑餑、面老虎、小型人物、魚等動物、花卉、江米人等,它和民俗結(jié)合在一起,如同民間剪紙那樣普遍。而且家家戶戶還要相互贈送,我認(rèn)為,這是在暗中比手藝,比誰能干。

餃子

北方臘月二十三的晚上一般要吃餃子,因為這天要送灶王爺上天匯報工作,人們煮好餃子端端正正擺在供臺上,取意“送行餃子迎風(fēng)面”。

粘糕

山東部分地區(qū)每年臘月二十三都要蒸粘糕吃粘糕。粘糕是用黃米紅棗等做成的一種甜味糕點,意在粘住灶王爺?shù)淖欤蛊湎蛴竦蹍R報工作時只講好事。

麻糖

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據(jù)說,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職日?吃麻糖就是想讓這灶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新年帶來饑荒,期盼有一個平安的豐年到來。

關(guān)東糖

關(guān)東糖,又叫灶王糖,一年之中只有小年前后才能吃到。關(guān)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制而成的風(fēng)味特殊的糖制品。關(guān)東糖又香又酥,粘性大,主要是祭灶用。祭灶時,要把關(guān)東糖用火烤融化涂在灶王爺嘴上,這樣他到玉帝那里就不能講壞話了。

糖瓜

“二十三,糖瓜粘”,這首民謠很多人應(yīng)該都聽過。糖瓜跟關(guān)東糖的做法相似,只是關(guān)東糖是長條型的,拉成扁圓型就是糖瓜,吃起來香酥脆甜,粘性很大。

火燒

從河南開始,火燒就一直是北方的傳統(tǒng)特色小吃,其中濰坊的火燒最多,這一天不光是餃子火燒也成了早上必備的食物,剛出蒸爐的肉火燒散發(fā)著面香和餡香,剛睡醒的早上就會被這股味道饞醒,吃起來皮薄酥脆,肉質(zhì)鮮嫩,還帶著些許的汁水,這樣垂涎欲滴的食物在小年更是如此,愛吃的人都耐心地盯著火候,從吃到包都目不轉(zhuǎn)睛,這樣色香味俱全的火燒讓早晨充滿了愜意和放松。

標(biāo)簽: 小年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