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束、玩偶、頭飾、手提包、汽車內(nèi)掛飾、小擺件……一團團毛線在陳玲的巧手下變成了一件件精美玲瓏的手工藝品,也織出她的幸福生活。

36歲的陳玲是一對十歲雙胞胎的寶媽,每天早上送完孩子上學,買完菜回到家里,她就開始做起了手工活兒。

只見一根小小的鉤針和一團毛線,在陳玲的巧手下不斷翻飛、交錯。不一會兒,一條萌萌的白鵝圍巾就有了雛形。

“在我很小的時候,心靈手巧的母親就會用毛線給家人織毛衣。從那時起,我就對鉤織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陳玲說。

2012年,陳玲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兒后,也學著母親的樣,開始為自己的孩子織衣服和鞋子。

“沒想到孩子們穿出去后,身邊的朋友和鄰居都覺得挺好的,就請我?guī)兔棥?rdquo;陳玲說,“人家多少也會給一些手工費用。”

但那時,鉤織還只是陳玲的興趣,時不時也掙一些小錢。后來,陳玲發(fā)現(xiàn),鉤織可以讓她這位全職媽媽不再與社區(qū)脫節(jié),還能找到自我的價值。她決定將毛線鉤織當成事業(yè)來做。

花束、玩偶、頭飾、手提包、汽車內(nèi)掛飾、小擺件……陳玲的作品設計一直保持傳統(tǒng)的工藝,并緊跟時代潮流。她深知,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huán)境下,質(zhì)量是第一要素。她在選料用料、加工制作上都有嚴格的要求。

不僅如此,她還到處“充電”。

前段時間,她聽說襄陽漢江社會組織服務中心有一個免費的技能培訓班專門教鉤織技術(shù),她專門報了一個技能培訓提升班,以提升自己的鉤織技藝。

經(jīng)過培訓,陳玲的鉤織技藝得到很大的提高,鉤織效率也更高了,作品也更精巧了。陳玲開始接一些鉤織訂單,還經(jīng)常利用空余時間,拿著鉤織的小物件外出擺攤。

兩個雙胞胎女兒看到陳玲這么辛苦,也暗暗以媽媽為榜樣,合理規(guī)劃自己的學習和娛樂時間,讓陳玲不操心她們的學習。

“孩子的肯定讓我堅定了信心,找回了自信。”陳玲說,“每天把孩子送去上學,打理好家務事以后,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整天悶悶不樂,也會充分利用好屬于自己的編織時間。我還學會了網(wǎng)絡直播,在線教大家毛線鉤織,吸引了不少粉絲。”

目前,在陳玲的影響和帶動下,不僅有貴州、云南等外地的寶媽跟著她一起學習鉤織,和她一起參加襄陽漢江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培訓的姐妹們也加入進來,通過鉤織實現(xiàn)增收,體驗用勞動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的快樂。

(記者 孫修廷)

標簽: 幸福生活 白鵝圍巾 毛線織毛衣 雙胞胎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