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春節(jié)本該是萬家團圓、舉國歡慶的時刻,可是剛剛過去的2020年春節(jié),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擊得粉碎。與17年前的非典SARS病毒一樣,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也來源于野生動物。

吃得太好,吃得太多,吃上求新求變,果然讓人類自食其果,禍從口出。

蘇格拉底說,未經(jīng)反省的生活不值得過。此時我們關于“保持饑餓感”的話題,也許是一付清神醒腦的良藥。

俗話說“滿招損,謙受益”,其實改成“滿招損,欠受益”,用在我們的身心健康上也同樣適用。有研究顯示:適當保持饑餓可以讓人更健康,延緩衰老。而心理學上也認為,適當“保持饑餓感”可以“增加幸福感”。

決定人的健康和壽命的五大因素有——父母遺傳占15%,社會環(huán)境占10%,自然環(huán)境占7%,醫(yī)療條件占8%,而生活方式占60%,幾乎起了決定作用。

陶淵明詩云:“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其實無論是在身體、心理還是日常生活上,力行減法,都會讓我們離幸福更近一點。家不在于房子的大小,而在于有沒有愛和溫暖。

幸福人生需要做減法,當許多東西擺在你面前時,你要有一種教養(yǎng),適可而止。美是一種選擇,更是一種放棄,而決不是貪婪。

保持饑餓感,讓自己變得更好

現(xiàn)在,無論是物質(zhì)還是信息都極大的豐富,這就讓我們陷入“多則惑”“滿招損”的局面,從而喪失了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活力。而恢復饑餓感會調(diào)動我們的好奇心甚至專注力,這類似一種內(nèi)在的激活。白巖松曾說“想讓自己變得更好,恐怕要從真正的饑餓感開始。”其實,保持饑餓感和延遲滿足感,都是獲得幸福感的手段、途徑,這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標配。

周日中午,做了牛肉面,我沒吃,照例出去散步一個小時?;貋硖稍谏嘲l(fā)上,感覺肚子在提抗議。好久沒聽到肚子咕咕叫的聲音了,那一刻心里居然有點歡喜,竟然也沒有了睡意。起身煮茶,又拿出昆明女友蕾蕾快遞來的鮮花餅,選了一塊桂花栗子味的。

那天的茶特別好喝,鮮花餅也充滿了美妙滋味。幸福感如冬日午后的暖陽,噼里啪啦爆棚了。于是想到汪曾祺《茶,湯和好天氣》中描繪的:“坐在街邊攤頭的矮腳長凳上,要一碗老豆腐,就半斤旋烙的大餅,夾一個薄脆,是一頓好飯。”

幸福,原來如此簡單。

吃得少一點,身體更健康

最近我一直在考慮幸福感與饑餓感的問題。這兩年,隨著年齡的增加,日常生活最大的改變就是,從“按時吃飯”變成了“按需吃飯”?,F(xiàn)在大多數(shù)時候我會把午飯變成省略號,于是發(fā)現(xiàn),帶著那么一點兒饑餓感,就連做晚飯的過程都充滿了愉悅感。

這樣做的直接結果是:體重不再上躥下跳,而是一直保持在“理想”狀態(tài),身輕如燕;間接效應是——我意識到原來“保持饑餓感”可以“增加幸福感”。而這個“饑餓感”不僅僅表現(xiàn)在飲食上。

我們都知道那句“滿招損,謙受益”,我把它改成 “滿招損,欠受益”也同樣適用。因為科學研究顯示:適當保持饑餓可以讓人更健康,可延緩衰老。在食物攝入量較低時,人體可產(chǎn)生一種β-羥丁酸的分子,它可以減緩血管系統(tǒng)的細胞老化,減少氧自由基的產(chǎn)生,減輕腸胃負擔,也就是減少毒素的侵擾,避免大腦代謝紊亂。吃飽后大腦中的纖維芽細胞會增長數(shù)萬倍,造成大腦皮質(zhì)血氧供應不足、腦組織萎縮及腦功能退化,最終誘發(fā)癡呆或減少壽命。日本研究顯示,老年失智癥人群中有30-40%的人,在青壯年時期都有長期飽食的習慣。

的確,如今很多疾病諸如糖尿病、高血壓等都是吃出來的,人們往往吃得太多,吃得太好。俗語道“飯吃7分飽”,但是真正能參透其中奧妙的人卻很少。

恢復饑餓感,心靈更輕盈

我們都有類似的感覺,食欲好的時候心情大好,對接下來吃什么就有了期待,還有一些感恩。此時身體上的饑餓感會調(diào)動我們的好奇心甚至專注力,這類似一種內(nèi)在的激活。

比如看書的時候,如果有一份對書的內(nèi)容的饑餓感,你就能體會到高爾基說的“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在工作方面,如果有一份饑餓感,你也會更有活力和無窮創(chuàng)意。

記得讀《少有人走動路》一書時,印象最深的是“延遲滿足感”。它是指為了更長遠目標而放棄即時滿足,在等待中訓練自我控制的能力。

記得那時兒子很小,當他沒有完成作業(yè)就想玩游戲的時候,我會反復強調(diào)要“延遲滿足感”。我自己平時晚上是不看電視的,當周末來臨,看電視劇就變成了一種幸福。

其實,保持饑餓感和延遲滿足感,乃異曲同工,都是獲得幸福感的手段、途徑,而這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標配。

現(xiàn)在,無論是物質(zhì)還是信息都極大的豐富,這就讓我們陷入“多則惑”“滿招損”的局面,從而喪失了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活力。

電影《無問西東》里說:“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這句話道出了蕓蕓大眾的生活狀態(tài)——忙忙碌碌,卻也碌碌無為。作家蔣勛直言道:“忙是心靈的死亡。”

莊子在《人間世》中提到:“虛室生白,吉祥止止。”翻譯過來就是:房間空一點,不要塞得太滿,保持干凈整潔,就會有更多的光亮、美好透進來、留下來。這里的房間,不僅僅是物理存在,更指向心靈空間。

喬布斯還有句名言:Stay Hungry,Stay Foolish。直譯是保持饑餓,保持愚蠢。這里的“饑餓”可以理解為好奇心;"愚蠢"則是提醒我們——去除過多知識的干擾,去獲取人生的智慧。

白巖松也在一篇文章里提到:“恢復饑餓感,是極其重要的事情。”

“此時此刻,你會有精神層面上的饑餓感嗎? 想讓自己變得更好,恐怕要從真正的饑餓感開始。對于相當多的人來說,并不在意每天看了些什么,只是覺得‘看了’才安全。原地踏步很久,依然站在十字路口。其實沿著十字路口的每一條路去走,或許都能到達一個不錯的遠方,但是你滿足于眼前無數(shù)的‘美味’,感覺不到餓。”

是的,身體的饑餓感可以讓我們感覺更敏銳,更健康;心靈的饑餓感則讓人生始終處于被激活的狀態(tài),那是幸福在線的高光時刻。(胡楊)

標簽: 饑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