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EUM

晉地寶藏·神奇文物在這里


【資料圖】

文物,

記錄過去,映照當下。

山西是文物大省,

除大量不可移動文物,

各博物館現(xiàn)存可移動文物達320余萬件(套)。

每一件文物,

都講述著三晉文明故事,

構(gòu)建著共同的精神家園。

為了讓人們從靜默的文物中,

看得見鮮活的歷史細節(jié),

觸摸到過往生活的人間溫度,

感知器物之美、探索之美、文明之美,

由山西省文物局主辦,

山西晚報、山西省博物館協(xié)會承辦,

啟動了“晉地寶藏·神奇文物在這里”第二季。

從此刻起,

讓我們感受山西文物的神奇……

▲山西晚報2023年8月8日報道版面

文物檔案

主角:玉神面

體態(tài):高3.5厘米,寬6.5厘米

出生時間:新石器時代

出生地:山西省襄汾縣陶寺遺址

藏寶地:山西博物院

神奇文物在這里:玉神面,山西晚報,10分鐘

白日里眾鳥飛過,暗夜中蝙蝠起舞,它們無法知道下方黃土塬深處,某個封閉的墓穴中,竟然會有自己的影像深深藏著。

襄汾縣陶寺中期大城外側(cè)東南部有一座面積約10萬平方米的小城遺址,著名的觀象祭祀臺就在城內(nèi),此外還有一處王族貴族墓地。2002年,按照“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預(yù)研究”“聚落反映社會結(jié)構(gòu)”課題的要求,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臨汾市文物局合作,在小城西北部鉆探出一片墓地進行挖掘,展開對陶寺中期城址內(nèi)布局的探索。

▲陶寺中期王族墓地ⅡM22位置示意圖(畫圈處)

▲陶寺遺址中期大墓(ⅡM22)

這次考古打開了一座沉睡4000年的王級大墓。

這座編號ⅡM22的豎穴土坑墓里出土了一件圭表日影測量儀器系統(tǒng)中圭尺,這個發(fā)現(xiàn)令人不禁對不知名的墓主人肅然起敬。墓底一個壁龕中隨葬著1件彩漆大箱,大箱頂子上面有3組(件)玉璜和1組(件)玉神面。玉神面并不大,高度僅有3.5厘米,寬度也不過6.5厘米,非常精巧。然而通過它,可以看到同時期各地文化朝向中原的融匯。玉神面為片狀透雕,整體呈倒三角形,頂部為蝙蝠狀大冠,下部兩翼張開,如同飛鳥的樣子。中心部分是鏤空的兩只眼睛,微微合攏。下部有一個圓形穿孔,仿佛一張嘴正在發(fā)出神秘音節(jié)。

▲陶寺遺址出土的玉神面

這件造型奇異獨特的玉神面飽含幽遠、陌生的氣息,無聲地注視著我們,被鏤空的眼睛若有所思,目光與周圍時空同步變化。晶瑩圓潤的材質(zhì)自生光芒,蝙蝠與飛鳥元素的融入,讓這張臉增加了更多的自然威力。

何努先生在《陶寺——中國文明核心形成的起點》一書中指出,陶寺ⅡM22出土的玉神(獸)面產(chǎn)自距今4000年左右的江漢平原肖家屋脊文化,它的面目、雙角種種夸張造型,表明這類神(獸)面神格很接近傳說中對兵主戰(zhàn)神“蚩尤”的描述。通過對陶寺發(fā)現(xiàn)玉器的分析,他認為,陶寺邦國的視覺藝術(shù)成就并不十分突出,玉神(獸)面大概是作為兵主神像“進口”或接受“國禮”得到的。也就是說,這件玉神面是陶寺的“外來文明”,是舶來品。

1987年至1992年,北京大學考古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荊州博物館3家單位聯(lián)合組成石家河考古隊,對肖家屋脊遺址進行大面積發(fā)掘,從77座甕棺中的15座里出土玉器109件,其中W6出土的玉器多達56件。編號W6:60的一件玉神面與陶寺的造型接近,只是兩翼連同整個面部呈現(xiàn)出半圓弧形,雙眼形狀相反。

▲肖家屋脊遺址出土的玉神面牌飾

1981年和1983年,荊州地區(qū)博物館、鐘祥縣博物館在鐘祥六合遺址進行了兩次發(fā)掘,在石家河文化遺存二期的25座甕棺內(nèi)發(fā)現(xiàn)玉石器隨葬,其中編號W9:1的玉神面整體造型已經(jīng)與陶寺的沒有什么區(qū)別,只是眼睛略大,缺少了嘴部圓孔。

▲鐘祥六合遺址出土玉神面

2015年,聯(lián)合考古隊在位于石家河古城的核心譚家?guī)X遺址進行發(fā)掘,發(fā)掘出5座甕棺葬,出土眾多后石家河文化時期(也稱肖家屋脊文化時期)的玉器,成為最重要的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一件不明編號的玉神面則可以說是陶寺的翻版。

▲譚家?guī)X遺址出土玉神面牌飾

肖家屋脊、六合遺址、譚家?guī)X的3件玉神面都有蝙蝠狀介字冠以及飛鳥形飾,眼睛部位都被鏤空,呈現(xiàn)出鉤狀,鉤首在內(nèi)外眼角處不等。它們的造型相似度很大,屬于后石家河文化中具有范式化特征和獨特象征意義的玉器。

這是結(jié)合了人面基本相狀、自然物象和族群崇拜力量的“神”,工匠用蝙蝠、飛鳥之類的形狀作為裝飾,又使眼睛和嘴夸張起來,以表達出內(nèi)心對“神性”的理解。當然,其中不乏貴族們的旨意,用這種方式代表監(jiān)看與命令的權(quán)力姿態(tài)。

后石家河文化的原始宗教信仰已經(jīng)來到祖先崇拜階段。玉神面的形象無疑模擬著五帝時代某位部族首領(lǐng)的樣子,或者說,具備著相同的人格。正如何努先生所言,玉神面即兵主戰(zhàn)神“蚩尤”?!妒霎愑洝防镉涊d,蚩尤的耳鬢如劍戟,頭有角。南宋羅泌撰寫的《路史》這樣為蚩尤作傳:“蚩尤天符之神,狀類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為貪虐者之戒。其像率為獸形,傅以肉翅?!弊鳛闁|方九黎部落首領(lǐng),蚩尤與黃帝大戰(zhàn),兵敗被殺,升格為神,享受著族群的祭祀。這位因勇猛、智慧而令黃帝頭疼不已的英雄,活著的時候就是神一樣的存在,死后成為黃河中下游及江漢流域的神奇?zhèn)髡f。

龍山時期伊始,中原地區(qū)玉器的擁有數(shù)量開始增多,一改之前量少且種類單一的狀況。特別是陶寺文化誕生后,用玉體系逐漸走向成熟。陶寺文化中期,玉禮器組合變得豐富齊全,玉石琮、牙璧、獸面頭像、虎頭像、六邊形筒形器、方形璧等帶有異域風格的玉器注入了全新的氣息。同時,玉器的擁有數(shù)量也在大幅增加,ⅡM22出土玉器達到50件以上,多于陶寺早期6座特大型墓葬出土玉器的總和。而在高等級墓葬中,作為新晉禮器,玉器和漆器、彩陶一起逐漸取代了木石禮器和素陶,構(gòu)成具有全新意義和價值的禮器群體。

▲陶寺ⅡM22部分隨葬品

1.玉神面 2.玉璧 3.石鉞 4.玉鉞 5.玉琮

6.璜形玉佩 7.彩陶簋 8、9.玉戚

回顧陶寺文化的物質(zhì)文明,專業(yè)的制陶手工業(yè)作坊區(qū)和專業(yè)的制陶聚落,形成了十分發(fā)達的制陶業(yè);對石灰的加工和使用,對管瓦的燒制,形成了水平比較高的建筑材料行業(yè);對先進的內(nèi)模外范復(fù)雜鑄造技術(shù)的熟練運用,體現(xiàn)了紅銅鑄造的極高水準。唯獨玉器則要依靠外來??梢哉f,玉文化地位在中原的提升無疑與外來因素有關(guān),后石家河的玉器文化完全可能是中原地區(qū)玉文化的重要輸入方之一。

玉神面的祖型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多年的湖南洪江高廟文化早期遺存,流行于新石器時期,到商代晚期仍有制作。今天,遠離時代滋養(yǎng)的玉神面已然成為一個符號,以它獨有的沉默方式,傳達出曠古不變的美學意味。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