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冠軍和他們的“遠大理想”(主題)


(資料圖片)

46歲的機器人資深研究員摘得焊接設備操作工-機器人工種冠軍,卻是焊接“新手”;90后無人機操作員“狀元”理想的工作卻是“少留點汗”;建筑信息模型(BIM)女工程師奪得國賽“榜首”后最想念的是媽媽的飯……備受關注的全國職工數字化應用技術技能大賽決賽6月9日下午在福建福州圓滿落幕,三大數字賽道的“新科冠軍”亮相頒獎典禮。

陳照春、陳尉、王小穎——在這3個閃耀全國職工數字化應用技術技能大賽賽場的名字背后,是他們不同的職業(yè)人生和共同職業(yè)愿景。

王小穎在賽場操控計算機構建BIM建筑信息化模型。 王邦權 攝

賽場“拼”出極致未來

隨著電腦屏幕上鼠標箭頭的不斷移動,屏幕里的建筑模型被不停翻轉、縮放,現實世界中的龐然大物頓時變得小巧。而在動態(tài)復雜的屏幕之外,一位白衣女生沉著冷靜地坐在對面,微微前傾著身體,瞳孔里透著沉穩(wěn)的光。這便是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決賽現場的王小穎。

在BIM技術構建的虛擬世界里,身高1米63的王小穎憑一己之力便可以蓋起總高超過109.5米、6層的高層建筑。與現實生活建樓不同,王小穎“蓋樓”并不需要挖掘機、裝載機、起重機這些大型機械設備,一臺電腦便是她“施工”的全部裝備。在虛擬世界中建樓與真實世界中卻也有相同之處,從土木施工到機電安裝再到給排水線路設置……王小穎蓋起的“高樓”要百分百還原施工現場的實際工況,預見未來施工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并制定相應的處理預案。

“她天天掛在嘴邊的就一個字——‘拼’?!痹谕跣》f的隊友張書斌看來,眼前坐在電腦前身形瘦小的女生,無論是在BIM構建的虛擬世界里還是在現實的生活中,身體里都藏著一股向上的力量。

入職一年,考取二級建造師、BIM職業(yè)技能等級一級證書、一級建造師、BIM教員證;2022年,又考到了BIM職業(yè)技能等級二級證書;2022年參加公司舉辦的建筑信息模型競賽拿到第2名;再到登頂全國大賽的最高領獎臺……王小穎形容自己的職業(yè)路徑是一個不斷“打怪升級”的過程。

“數字技術降低了我們試錯的成本,但挫折無法避免。”她笑說:“輸了的話,就爬起來拼,反正就是要拼!”“99%的努力加上1%的幸運”,這是王小穎自己建模的成功“方程式”。

翻閱廠家報告、掌握最新機型和飛行科技,在工作中嘗試創(chuàng)新路線、升級操控方式……與身邊定期需要升級操控系統(tǒng)的無人機相同,陳尉也和王小穎一樣,實時更新著屬于自己的技能清單。

起飛、繞桿、穿越障礙……在本次比賽最為驚險刺激的“復雜工況下的高速飛行”項目中,他獨創(chuàng)的‘倒飛’機動飛行方式,以31秒的全場最短時間完成了障礙飛行任務。“大家都選擇正向飛行,但我在訓練中發(fā)現,在障礙環(huán)境下,正飛的拐彎幅度太大,倒飛則可以控制幅度,節(jié)省繞桿、轉頭的時間?!?/p>

從最初的手動飛行巡視,到運用3D建模、引導無人機進行覆蓋多個點位的軌跡巡檢飛行;從偏遠電塔點對點攜機巡檢到建立機巢塔旁升降機動式巡檢……“數字技術給了我們‘云上作業(yè)’的階梯,可我們還想站到階梯的頂端,去云端上看看更好的風景?!标愇咎寡裕录夹g的迭代對無人機飛手的要求不斷提高。數字技術不僅驅動了職業(yè)的轉變,也觸動了我們升級職業(yè)技能、走向極致的“心弦”。

大賽現場,陳照春透過視校儀精準操控焊接機器人,努力達成“人機合一”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李潤釗 ?攝

數字工匠的新向往

大賽閉幕式前,記者陪著陳照春去酒店附近的居民區(qū)里找了一家“10元快剪”,剃了個頭。

得知自己前一天晚上在焊接機器人決賽理論考試中拿到了最高分“99分”,陳照春暗暗覺得自己在下午閉幕式的頒獎環(huán)節(jié)有了登臺領獎的希望。“訓練忙得沒時間,頭發(fā)3個多月沒理了?!?/p>

和參加本次機器人焊接比賽的絕大多數選手不同,陳照春并不是焊工出身。作為福建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新技術開發(fā)中心副主任,20年前,他便開始研究工業(yè)機器人控制理論。研發(fā)柔性焊接特種機器人、開發(fā)機器人消殺智能化平臺、研究無人叉車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技術等這些“科技含量”十足的項目,都是他的“專長”。學習工業(yè)機器人焊接技術還不到1年的他,參加集訓前就連把大賽要求拼裝的9塊30公斤重的錳鐵塊搬上工作臺,都感到吃不消。

舒服的實驗室里不待,人近半百了卻要扎進車間里找?guī)煾诞敗皩W徒工”。陳照春的“神操作”讓很多人都直呼“看不懂”。在理發(fā)室里,他給記者展示了前臂上幾處被飛濺的焊渣燙傷留下的疤痕,他眼神堅定地說:“這些就是觸動我‘轉型’的動力?!?/p>

讓焊工遠離弧光輻射、有毒氣體、電焊煙塵和高溫高熱的侵害,在陳照春看來,這是他“找個工人當師傅”的目的。他相信,伴隨工業(yè)機器人技術的不斷演進,終有一天,焊工們也能迎來“在車間里喝著咖啡搞焊接”的日子。而現在他所要做的,就是要在車間里把工人的手藝學到手,再把這些技術“傳授”給一臺臺站在實驗室里的機器人。

陳照春想要奮力達到的未來,陳尉也同樣充滿期待。

陳尉的爺爺以前就在福建三明泰寧的山區(qū)供電所工作,爺爺穿著厚厚的防靜電衣逢山開路、逢汛巡檢的樣子便是他腦海里對電力工人最初的職業(yè)印象。然而,如今的他也和身邊不少的年輕工人一樣,很難再“適配”爺爺當年工服破舊、滿手油污的“老工人”形象。他說:“智能技術的出現,給了我們更多選擇,其中便包括了‘追逐時尚’‘少流點汗’‘體面勞動’的機會?!?/p>

2015年陳尉入職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漳州供電公司時,當時電力還沒有迎來無人機智能巡檢的時代。一周5天至少3天在爬山,為了克服爬高腿軟的恐懼,陳尉整整花了3年時間。而如今,他操控巡檢無人機所能抵達的高度,早已遠遠超過了爺爺,也超過了過去自己爬塔時的100米。

福建多山,地形之勢決定了巡檢之難。以前氣球掛在塔上,要靠人爬上電塔才能解決,現在用噴火清障無人機高飛巡線就可以直接“ 油噴+點火”處置;以往帶電作業(yè)要靠人工登高設置保護繩索,如今無人機“展放引線”便可以代勞……陳尉告訴記者:“在山地和丘陵地區(qū),如今一天、一個人、一臺無人機所能完成的巡檢工作,比以前四五個人、兩三天時間合力完成的還要多?!?/p>

陳尉的微信頭像里有椰林沙灘、碧海藍天,也有他凝望無人機的背影?!霸洜敔斈且惠吶讼蛲娘L景,正逐漸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用無人機飛過的路徑?!标愇靖袊@,“數字技術讓新工人看見了老工人未曾看見的世界,也讓新職業(yè)長成了老工人想象中的樣子?!?/p>

陳尉(左二)身著工裝登上大賽領獎臺。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李潤釗 攝

“技能大考”之后

“我要趕著去接我兒子,他考試要結束了?!辟惡螅诖筚愋侣勚行拿鎸χ媲按蟠笮⌒〉溺R頭,陳照春拿著證書和獎杯急著往距離賽場7公里外的高考考場趕。

一場是數字產業(yè)工人的“技能大考”,一場是1291萬考生的“人生大考”。父子倆生日同一天、人生重要考試也在同一天,這讓陳照春笑說:“這就是我們父子倆的緣分?!?/p>

穿著橙色工裝、拿著鮮花、舉著金色獎杯……站在考場外等候考生的隊伍中,陳照春顯得格外惹眼。他說:“因為比賽錯過了陪伴孩子走進考場的機會。但我也想用我手上的這座獎杯告訴他,人生的賽場里我們不能靠別人,要靠自己贏得閃亮的人生?!?/p>

“靠自己”這件事,陳照春在操控機器人時,也是這么干的。

在點裝過程中尋找參考基準面,提升組件點焊的均衡度;正式焊接前進行試焊,以彌合每臺焊接機器人細微的差別;發(fā)揮機器人在軌跡規(guī)劃方面的“智慧”,再進行人工“調教”,以實現最精準的焊接控制……這都是一年多時間里,陳照春在近百次與機器人的反復磨合中,積攢下來的“相處之道”?!昂芏嗳苏f數字時代人工智能可以取代工人,也有人說工人才是機器人的主人,在我看來,這都不對?!标愓沾焊袊@:“人機協(xié)同,才是我們的‘遠大理想’。而通往理想的征途上主動邁出第一步的,還是我們。”

比陳照春小17歲的王小穎看著自己手中的獎杯,回想起自己登上領獎臺的那一刻,至今覺得那是一個夢幻的時刻?!翱吹筋C獎的人向我走來,舞臺的燈光打在我們身上,我突然感覺到溫暖,好像自己也在發(fā)光一樣?!?/p>

在她看來這份溫暖,讓她有信心與眼前的電腦一道,共同期待并迎接職業(yè)人生中的下一個挑戰(zhàn)。

賽后,王小穎回了一趟泉州老家。雞湯、炒魷魚、鹵肉、清蒸蝦……媽媽備了一桌菜為她慶功。餐桌上,和家人舉杯的那一刻,她又感覺到了在領獎臺上的那份溫暖。那一刻她知道,在追求閃亮人生的道路上,自己并不孤單。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