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贛州

74歲的黃竹英奶奶將美好的祝愿

文字與織帶菱格融為一體


(資料圖片)

“加密”在了客家織帶上

這項非遺技藝近期受到廣泛關注

全網開啟文字“解密”模式

將手機向左傾斜45度,一起找“彩蛋”(圖源:央視新聞)

兒時學習技法

編織者黃竹英奶奶

今年74歲

出生在江西省龍南市龍洲社區(qū)

一戶普通的家庭

因父親過世早

黃竹英早早便學著照顧家庭

自6歲起

她開始跟著家人學習做織帶

做織帶補貼家用

結婚后她丈夫生病

三個小孩也需要照顧

黃竹英白天做藤椅賣

晚上得閑的時候

就做織帶補貼家用

她開始摸索如何豐富花樣

先將各種顏色的絲線固定好

帶尺左右穿梭

手里就出現(xiàn)了各式各樣的花紋

黃竹英正在編織帶(圖源:綜合龍南市融媒體中心)

作品逐漸多樣

憑借幾十年如一日的熱愛

黃奶奶練就了過硬的手藝

她的織帶作品樣式多變

有清晰規(guī)整的菱格

有栩栩如生的蝴蝶

還有美麗的花朵

景區(qū)展示技藝

2018年

黃竹英成為關西圍景區(qū)的“員工”

日常工作就是展示傳統(tǒng)技藝

為了讓這項技藝得到更多關注

她有了將祝?!安亍边M去的想法

“有時候晚上睡不著

就慢慢想如何排列文字

如何讓文字與織帶融為一體”

一邊思考一邊探索

黃竹英奶奶展示客家織帶(新華網 唐子蘭 攝)

文字“藏”進織帶里

她把文字一梭一線織進里面

這些象征美好寓意的詞語

有對祖國“國富民強”的祝愿

有對家庭“幸福美滿”的希冀

也有對每個人“吉星高照”的祝福

最初,一條一米多長的織帶

她需要耗時整整一周

如今,她對字形越來越熟悉

只需三四天便可完成

驚艷線上線下

來自各地游客的肯定

給了她更多信心

“游客發(fā)現(xiàn)織帶里的‘驚喜’后

都特別開心

甚至有人想要跟我學習”

網友紛紛也表示

“一開始沒看出來,后面直接哇塞!”

“看到字的那一刻眼前一亮”;

計劃更新“詞庫”

未來,黃竹英計劃

更新“詞庫”

將更多文字融進織帶

帶大家了解非遺的美

“織帶是我一生的熱愛

我希望用自己的努力

讓更多年輕人喜歡上它”

圖源:央視新聞

你知道嗎↓↓↓

織帶寓意“代代相傳”

客家織帶技藝

是贛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它是綁在額頭上

用于扎頭帕的一條絲帶

每條客家織帶都是獨一無二的

以前客家女子出嫁

嫁妝中必定有冬頭帕織帶

寓意著帶帶(代代)相傳

客家婦女服飾典型特征

客家冬頭帕是北方頭巾文化的延續(xù)

和閩粵贛本土文化的結合

客家人從相對開闊干燥的北方平原

遷移至多雨潮濕的南方丘陵

為了御寒防濕

頭巾更加成了客家婦女服飾

不可缺少的部分

是贛南地區(qū)客家中老年婦女服飾

最典型的特征

暗含客家文化內容

客家冬頭帕由披肩、護額、織帶

三部分組成

紅褐、黑、白相間條紋的披肩

象征客家層層的梯田

額前部的大塊黑色面料即護額

配上艷麗的兩根織帶

有如厚重大地上的兩條河流

養(yǎng)育祖先的黃河

和撫育子孫閩粵贛地區(qū)的河流

體現(xiàn)了客家人“天人合一”的傳統(tǒng)思想

(綜合來源:央視新聞、新華社、贛南日報、新華網等)

工人日報客戶端【打工新鮮事兒】 第495期

標簽: 婦女服飾 央視新聞 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