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滿則溢

就在自媒體瘋狂討論費翔的胸肌、質(zhì)子的身材的時候,電影《孤注一擲》上映了。只用了7天,這部投資8000萬元的電影,票房已經(jīng)突破了17億元。而投資30億元、被稱贊為“目前中國電影工業(yè)能企及的標桿”的《封神第一部》,獲得17億元票房的時候,已經(jīng)是上映的第16天了。

《封神第一部》和《孤注一擲》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主流院線商業(yè)電影,題材表達盡顯嚴肅,都有實力演員或流量演員加持……如果僅僅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封神第一部》應該更具有獲得高票房的可能,高科技數(shù)字特效、經(jīng)典的傳統(tǒng)IP;而《孤注一擲》有著諸多市場不看好的因素,制作成本不高、主旋律標簽、正面人物形象刻板、沒有頂流演員……


【資料圖】

《封神第一部》和《孤注一擲》都是不錯的電影,兩部影片上映時間相近,票房表現(xiàn)卻出乎意料。二者境遇差別背后的原因,值得電影從業(yè)者、研究者思考。

五色令人目盲

作為一部取材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IP的電影,《封神第一部》在傳統(tǒng)的外殼之下,建造了一個具有西方神話色彩的故事。盡管主創(chuàng)強調(diào)這部影片的中式審美,強調(diào)在文物古跡以及傳統(tǒng)美術作品中尋找靈感,但是在人物造型方面,紂王、質(zhì)子等幾位主要角色的形象,仍然有別于觀眾的固有認知。當我們興奮于現(xiàn)代人對肌肉線條的展示和推崇時,也就消解了中國傳統(tǒng)的對“氣”和留白的注重。

對審美傳統(tǒng)的依循,并不只是個體或者局部元素的借鑒,而是藝術氣質(zhì)和文化精神的整體呈現(xiàn)效果。中國歷史上的建筑、器物、服飾、音樂、戲劇等,都出現(xiàn)過恢宏、繁縟、盛大、輝煌的追求,否則哪里還會有“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黃金雙闕水晶宮,滟滟銀潢貫碧空。一曲霓裳羽衣舞,桂花如露濕天風”。但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神更注重的是虛實相生所產(chǎn)生的“意境”之美、留白的空靈之感。

傳統(tǒng)審美與時代審美相結合是必然的,這本質(zhì)上是當下藝術家的藝術思考與觀賞者的趣味之間的一種關系。對于觀賞者來說,欣賞的過程,是建立在個人生活經(jīng)歷、知識儲備和審美體驗上的主動思考。當意境消失的時候,就意味著創(chuàng)作者剝奪了觀賞者主動思考的空間,把觀賞者“囚禁”于其建立的一個封閉的視聽系統(tǒng)之中,向其單向輸出。這倒是應了《封神第一部》里的那句:你看到的,都是別人想要你看到的。

平民的缺失

在這樣一種“五色令人目盲”的視覺系統(tǒng)里,創(chuàng)作者架構的神話故事,其實距離“封神”這個傳統(tǒng)IP已經(jīng)很遠了。導演對于“原欲”的體現(xiàn),對“弒父”的思考、權力的批判,根本上是基于現(xiàn)代性視角的思考。

實際上,電影里不管是紂王還是西伯侯姬昌,都是權貴階層的代表;以有道伐無道,只是貴族之間的權力游戲。當西伯侯姬昌被游街示眾、被扔爛菜葉子時,這個封神世界里的百姓依然是愚昧的,是被權力統(tǒng)治蒙蔽的可憐人。他們需要被拯救,被正義的善良的貴族所拯救。

但是在《封神演義》這部明代的神魔小說里,除了有道伐無道的政治斗爭,還能看到民眾的力量,看到權力階層和知識精英的懦弱、無能,也能看到神仙的世俗化甚至是不堪的一面。例如鬧海的哪吒,由于只是一個孩童,更能體現(xiàn)他就是一個普通人。當他斬殺敖丙的時候,寄托的是普通民眾對于權勢的反抗。又如姜太公賣面的情節(jié),姜子牙娶了馬氏,處處倒霉,一位身擔重任的“超能力者”,卻也只是一個生活中的“廢物”。此時的姜太公被演繹得如此窩囊背運如爛柯山的朱買臣,恐怕也是作者的一種調(diào)侃。

《封神演義》這部小說并不是要架構一個神仙體系,而是以平民視角諷刺和批判當時社會的權力斗爭、官場腐敗,體現(xiàn)的是老百姓的好憎。所以這部小說里不僅刻畫了商紂王的殘暴好色,也刻畫了女媧娘娘的自私和“甩鍋”;縱然是老子、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這樣的大仙,也拉幫結派,搞政治斗爭。仙、神、人是一體的,甚至最后封的那些神,與其說是“神”,不如說是“官”。

《封神演義》這部小說盡管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并不能問鼎,但是它的平民視角確實可圈可點。也正是因為這點,才會演繹出后來對強者高喊“再欺負人我扒你們的皮”的動畫片《哪吒鬧?!?,而后又衍生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動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當然,“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話原本出自道教,這部影片中其意思已經(jīng)與原意有了根本不同。

遺憾的是,這種平民視角在《封神第一部》中淡化甚至消失了,即便影片金句層出,也對現(xiàn)實進行了隱喻與批判,但是它終究把推動社會進步的希望放在精英階層上。

值得玩味的是,《封神第一部》通過建立一個封閉的視聽系統(tǒng),讓受眾接受其觀點和表達,本質(zhì)上是傳統(tǒng)知識精英的精神灌輸——在“弒父”的同時,又建立了另一個“爹”的形象。

現(xiàn)實之痛的吸引力

“爹味”在電影《孤注一擲》里也沒能完全規(guī)避,女刑警隊長這一角色招來了議論。但就整部影片而言,我們甚至看不到創(chuàng)作者對欲望和惡的見解:王傳君飾演的詐騙集團頭目為什么那么壞?王大陸演的那個角色為什么那么癡迷網(wǎng)絡賭博?李東海演的那個角色為什么會在惡中還有一點善?如果從藝術的角度來看,這些人物形象是單薄的,是不完美的呈現(xiàn)。但是觀眾愿意認認真真地看完人性的丑與惡,關注這些人物的處境,去腦補、分析惡形成的原因。

《孤注一擲》與當下生活直接關聯(lián),再加上社會熱點的加持,它獲得高票房似乎是天經(jīng)地義的。但除此以外,我們還應看到這部影片中被騙的人,不僅有社會底層,也有知識精英、中產(chǎn)階層。在愚蠢和貪欲面前,人人平等。執(zhí)法者固然可以幫助受害者找回公平,但是真正能夠救贖自己的,只有自己。而每個“自己”聯(lián)合起來,不分階層、不分貴賤,就能夠?qū)埂皭骸?,對抗“惡”的來源。通過現(xiàn)實的具體的事件讓觀眾完成了思考和挖掘,這恐怕是這部影片與當下觀眾能夠無縫銜接的最主要原因。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