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佛爺,洋人來給咱們修鐵路了…”

100多年后,同樣的劇情再次上演,不過是在當年列強老家德意志——


(相關資料圖)

老佛爺大眾汽車,剛剛無奈同意了旗下豪華品牌奧迪的新項目:

從中國競爭對手那里買電動車技術。

你可能還沒感知,但在海外傳統(tǒng)汽車巨頭那里,中國電動車已經(jīng)成了“列強”。

純電革命,奧迪另尋出路

龐大、遲緩且老態(tài)龍鐘,誰能想到如今的大眾竟和當年的大清如此相似。

轉(zhuǎn)型最強力的推手赫伯特·迪斯被掃地出門已經(jīng)1年半,大眾的新能源、智能化轉(zhuǎn)型也好像時間靜止了一般,沒有任何新的進展。

技術沒迭代,還是MEB平臺支撐局面;車型也沒更新。

但是有人等不了了。

奧迪急于開發(fā)新的電動車型,甩掉“油改電”的帽子,而且必須是在中美這兩個最大的新能源市場上有競爭力的產(chǎn)品。

德國汽車媒體Automobilwoche從奧迪內(nèi)部“消息人士”處獲得的情報:奧迪已經(jīng)向大眾董事會提交了這樣的草案:

和中國電動車制造商接觸,尋求購買最新的純電車型平臺

而大眾集團的掌門CEO奧利弗布魯姆,據(jù)說已經(jīng)同意了這項計劃。

其實放眼全球傳統(tǒng)汽車品牌的轉(zhuǎn)型,大眾已經(jīng)算快的了。

前任CEO迪斯打造了純電MEB平臺,在車輛的機械底盤結(jié)構(gòu)、三電系統(tǒng)、電子電氣架構(gòu)上領先油改電一個身位。

在這個平臺上誕生的ID系列純電車型,也取得了還不錯的成績。尤其是在歐洲市場,還能和特斯拉Model 3掰掰手腕。

包括奔馳、寶馬、豐田等等巨頭在內(nèi),現(xiàn)階段還在拿油改電應付市場,銷量慘淡的同時淪為用戶笑柄段子,MEB足以讓他們羨慕不已。

但奧迪為什么還不滿足呢?

奧迪為啥拋棄大眾?

MEB好是好,但從技術和定位上來說,已經(jīng)是落后中國對手一代的產(chǎn)品了。

首先MEB的三電系統(tǒng),電芯使用811三元體系下的18650圓柱電芯,也就是特斯拉從第一款產(chǎn)品開始搭載的電池。

國內(nèi),ID系列采用寧德時代的產(chǎn)品,海外則是韓國LG、SK供應。

當然了,電池包可以塞進各種各樣電芯,但MEB系統(tǒng)的電驅(qū)、充電,及線束參數(shù),卻支持不了4680、刀片電池等等更先進的電池。

ID系列,比如ID.4搭載84度電池的版本,標稱續(xù)航555公里。而容量相當?shù)碾姵匕?,中國自主品牌已?jīng)能做到將近700公里的續(xù)航水平(小鵬G6 87.5度電池包續(xù)航超過700km)。

同時支持的最高快充功率100kW,更是遠不及兩三百kW起步的800V高壓車型。

而最重要的,MEB平臺對于智能化能力的支持,實在是過于保守了。

無論是智能座艙還是智能駕駛,不用我們多舉例,請各位大眾ID系列的車主在評論區(qū)分享出你的用車經(jīng)歷。

其實從ID系列的時間線上看,2015年MEB平臺立項,2018年面世,第一款車ID.4 2020年才上市。

所以當ID系列登陸市場的時候,至少也是落后中國友商3-5年的技術了。

其核心原因,還是傳統(tǒng)車企的在用老思路老方法應對新的產(chǎn)業(yè)革命。

銷量上,2022年ID系列在全球一共賣了33萬輛,中國市場一共賣了14萬輛。

好像還不錯?但對比來看,特斯拉在中國一共賣了44萬,其均價還高于ID系列。比亞迪同級競品兩三個月的銷量也超過大眾全年。

所以,盡管MEB平臺在海外,尤其是歐洲市場難逢敵手大殺四方,還讓一眾友商羨慕不已,但在地獄級內(nèi)卷的中國,只能算一個資質(zhì)平庸的“弟中弟”。

而奧迪,對于智能化電動化轉(zhuǎn)型早已經(jīng)是“抓耳撓腮”。旗下有基于MEB平臺的Q5 e-tron(今年前3個月只賣400輛),也有自己搗鼓的油改電e-tron等等。

尤其是e-tron系列,因為沒法將驅(qū)動電機集成在燃油車車橋上,搞出了用AT變速箱連接電機和驅(qū)動輪的的尷尬方案,一塊90度大電池只能實現(xiàn)400公里出頭的續(xù)航。

奔馳油改電也賣不動,但好歹還有能被人調(diào)笑嘲諷一番“雜牌電車”,但奧迪電車之慘淡,連名字都很少有人知道,于是4S店迫不得已出奇招:

另外,MEB平臺其實是為中小型車開發(fā),大型車用起來很勉強,奧迪好歹也是豪華車定位,必須得有能撐得起豪華車型的純電平臺。

大眾其實也有下一代SSP平臺,據(jù)說會有800V高壓和先進的智能化底層架構(gòu),保時捷和奧迪都翹首以盼。

但是一拖再拖,最近又有消息說2030年才能出來,遙遙無期。

所以在中國這個銷售占比將近50%的最大市場,又面臨著地獄級新能源內(nèi)卷,奧迪沒法再等下去了,必須撇開老東家大眾,另謀出路。

好在,大眾高層也算是清醒大度,同意了奧迪的計劃。

如何看待

中國汽車工業(yè)的彎道超車,從某種意義上說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

外國網(wǎng)友一針見血:

“這對于奧迪和大眾來說算是一個夢醒時刻了,不得不去買中國的電車平臺才能勉強不被淘汰…這也說明中國現(xiàn)在發(fā)展的有多快”。

“還有好些個蠢蛋說中國車企都是山寨,要真是山寨,那么他們在自己國內(nèi)早就被特斯拉干掉了。”

看來 ,外國網(wǎng)友的腦子,比一部分中國網(wǎng)民清醒的多。

不知道奧迪求購中國電動車技術,能不能讓這些人醒一醒。

所以,這件事上可以看出,中國汽車的智能化、新能源玩命內(nèi)卷,車企枕戈待旦不敢絲毫停下研發(fā)新技術的腳步,所帶來的一個結(jié)果就是:

我們在不知不覺間,已經(jīng)在新賽道超越老牌汽車強國,成為了他們眼中“不得不”求助的“列強”。

所以,唯一還值得討論的問題是,奧迪會買誰家的純電平臺技術?

比亞迪?有可能。但迪子更傾向于自己直接出海去收割市場,革老同志的命。對外合作更多是作為供應商賣電池、電驅(qū)系統(tǒng),自己的e3.0平臺,從來沒跟別人合作過。

之前跟豐田一起搞的bz3車型,顯然你的迪子根本沒用心,很敷衍,導致豐田純電成了人們的笑柄。

最有可能的,還是吉利旗下的浩瀚SEA平臺。

車型高度靈活從緊湊型小車到中大型SUV都能做,而且還支持L2+智能化功能。

而且李書福搞這個平臺,就是黑白通吃的智能車殺手锏,專門拿出來對外合作賺錢。

大到奔馳、沃爾沃、集度、路特斯,小到Smart、極氪X…

最后,會不會出現(xiàn)一個“純正德國制造,浙江吉利出品”的奧迪新能源呢?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