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實習生 范睿堯 郭甜甜

5月26日,文昌市文城鎮(zhèn)英群村,鳥兒翩飛,微風吹來,280畝的超遠緣雜交水稻種植基地里,青黃色的稻穗發(fā)出沙沙的響聲。


(相關資料圖)

頭戴草帽的鄒雪頂著烈日來到基地查看:“再過半個多月水稻將迎來豐收,預計畝產量1500斤,一畝至少增收300元。”

鄒雪和農戶一起清理田里的淤沙。

鄒雪是陜西安康人,原本從事房產投資,2021年受海南自貿港發(fā)展前景吸引,她決定來海南“闖闖”。在深入考察海南多個市縣并詳細了解自貿港系列政策后,鄒雪選擇投身農業(yè)領域,開辦企業(yè),在英群村的撂荒地種植超遠緣雜交水稻,當起自貿港“新農人”。

鄒雪與收割水稻的農戶聊天。

2022年,鄒雪啟動了土壤改良工程,建成高標準農田,利用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采取機械和人工相結合的辦法,用機械育種、育秧,用無人機播種、施肥,精細化管理農田,發(fā)展綠色、規(guī)模化農業(yè)。

收獲。

頭一年,由于缺乏經(jīng)驗,加上病蟲害等原因,田里水稻產量并不高。“第二年我多方請教農業(yè)專家和農戶,從耕地、播種、插秧、防病蟲害到水稻收割全程參與。”鄒雪說,農忙時節(jié),為了能隨時查看水稻生長情況,她直接住到了田頭,許多個夜晚都是伴著蟲鳴入睡。

鋤草后,鄒雪在樹下喝椰子水。

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稻田的豐收預期讓鄒雪對未來充滿信心。

鄒雪的朋友來看她,一起玩耍。

“盤活撂荒地,讓農戶先受益。”兩年的田頭奔忙給鄒雪原本白皙的皮膚“染上”了小麥色,但她仍興致勃勃地暢談接下來的計劃。

鄒雪試驗怎樣防蟲害。

她想與中國熱帶農業(yè)科學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擴大撂荒地復耕規(guī)模,打造特色稻米品牌,讓海南本地好米香飄千里,提高糧食產量和質量;此外,她還計劃推廣稻菜輪作的種植模式,實現(xiàn)“錢糧雙豐收”,初步建成“生產—加工—銷售”一條完整產業(yè)鏈,吸納更多農戶就業(yè);她還打起了農旅融合的主意,以推動當?shù)剜l(xiāng)村產業(yè)轉型升級……

鄒雪肩扛剛裝袋的稻谷。

鄒雪(右)和專家一起巡察稻田。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