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逆作法工藝讓施工跑出“加速度”(主題)

近日,亞洲最大地下綜合交通樞紐——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建設取得新進展。伴隨著長達48米的抗拔樁鋼筋籠順利下放完成,十余臺挖掘機同步開挖作業(yè),標志著亞洲最大地下綜合交通樞紐01標段站房核心區(qū)全面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位于北京市通州區(qū),是亞洲最大TOD項目,是“軌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支點。整體為地下三層結構,總建筑規(guī)模約128萬平方米,屬于超大、超深、超寬地下工程。其中,01標段由中鐵建設集團、中鐵十六局集團、北京建工集團聯(lián)合承建。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屬于超大、超深、超寬地下工程,基坑平均深度達32米,最深處達43米。“工程采用罕見的逆作法工藝?!敝需F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項目負責人孟嘯介紹說,“與常規(guī)作法不同,逆作法施工在樁基施工完成后先進行頂板施工,再向下逐層開挖,充分利用現有場地,能有效加快施工進度,提升整體安全性?!?/p>

整個逆作法施工過程中,樁柱一體逆作鋼管柱單件重量最高達91噸,最大直徑達1.6米,創(chuàng)國內站房建設之最。長度近40米的鋼管柱設計要求正線鋼柱垂直度偏差不大于千分之一,為確保105根逆作鋼管柱施工一次成優(yōu),中鐵建設項目團隊自主研發(fā)了“樁柱一體化施工垂直度可視化監(jiān)控系統(tǒng)”,形成“超大直徑逆作柱樁一體高精度垂直度控制”專利,為每一根鋼管柱安裝垂直度傳感器,在內壁安裝傾角儀,多種高精度儀器為技術人員實時反饋坐標、傾角、頻率、振幅等數據信息,在鋼管柱下插過程中實時校核,確保施工精度。

在施工過程中,為避免超大基坑的自然回彈效應破壞整體結構的穩(wěn)定性,中鐵十六局集團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項目負責人劉長榮表示:項目成立專項團隊,開展“超深超大基坑回彈效應研究”,根據基坑回彈變化實時調整施工方案。

在施工現場,記者了解到,目前8米深的基坑還需要再向下挖28米,預計總出土量將達到450萬立方。建設者們積極響應北京市綠色發(fā)展理念,自主研發(fā)泥漿脫水處理系統(tǒng)、多功能一體化洗車機、滑軌式半封閉操作棚等“黑科技”,有效減少揚塵污染,確保工地周邊道路干凈整潔。同時搭配圍擋噴淋、工業(yè)級焊煙收集器等設施,實現低碳綠色施工。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毗鄰北運河和運潮減河,地下水位高、壓力大,土質疏松,基坑北側緊鄰京哈鐵路,基坑穩(wěn)定與否直接影響既有鐵路線安全運行。為對抗地下水浮力,工程采用了同類工程極為罕見的不間斷地下連續(xù)墻隔水,每幅重達75噸、深度達53米的地下連續(xù)墻總長度約5500米,有效阻隔地下水,保障超大超深基坑結構穩(wěn)定。

“當前正值北京雨季汛期,項目組自主研發(fā)156項目管理數智建造平臺中的多個模塊,針對深大基坑邊坡管理,遠程實時監(jiān)控預警,通過手機端、電腦端就能監(jiān)測基坑沉降與位移數據。”中鐵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項目副經理瞿天亮說道。

據悉,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是北京市繼大興國際機場后又一個大型交通基礎設施工程。建成后,可1小時直達河北雄安新區(qū),15分鐘直達首都國際機場,35分鐘直達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標簽: 北京城市 交通樞紐 中鐵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