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記者 徐慧玲

“孩子上小學前要不要學拼音、算數(shù),識字量需達到多少”“從幼兒園升入小學,不知道孩子能否適應”……近日,看著手機微信群里關于幼小銜接話題的討論,海口市民陳婉有些坐不住了,“有些家長讓孩子提前接觸小學一年級課程,沒有學過的孩子可能會落后。我并不認為在幼兒園階段提前學習小學文化課是好事,但又擔心孩子上小學后感到受挫”。


(資料圖片)

幼小銜接,指的是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兩個階段的銜接,是兒童學習發(fā)展的過渡和延伸。開學在即,幼小銜接成為不少家庭關注的熱點。當孩子從幼兒園升上小學,如何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小學學習和生活?家長、學校怎么做,才能讓這種過渡和延伸更科學?對此,海南日報記者近日進行了采訪。

科學的幼小銜接教育,能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家長擔心: 孩子“幼升小”不適應咋辦

“把這幾個詞寫完,再把名字寫幾遍,咱們就可以下樓玩了……”書桌前,陳婉一邊檢查孩子的書寫情況,一邊提醒孩子正確的握筆姿勢。

看到本子上歪歪斜斜的筆跡和坐立不安的孩子,陳婉有點無奈,“現(xiàn)在連20分鐘都坐不住,上了小學怎么辦啊?”

今年9月,陳婉的兒子將邁入小學校園。有人提醒她,和幼兒園相比,小學的學習節(jié)奏快、知識多,如果孩子“零基礎”入學可能會跟不上。一直主張“放養(yǎng)”的她,開始有點焦慮,“趁學校還沒有開學,我提前教孩子先識識字,希望他能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節(jié)奏。”

今年7月,“七彩盛夏 公益童行”三亞共青學校(暑期公益托管學校)開班,6歲至12歲少年兒童可報名參加。得知該校為即將步入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提供暑期托管服務,三亞市民張慶毫不猶豫地給孩子報了名。

“暑假里,我更希望引導孩子培養(yǎng)良好的自理能力、溝通能力。”張慶說,三亞共青學校(暑期公益托管學校)開設的研學課、演講與口才等特色課程,能為孩子適應小學校園生活提前打好基礎。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小學語文教研員王琴玉認為,部分家長在孩子“幼升小”時產(chǎn)生的焦慮、擔憂情緒,是正?,F(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對孩子的小學學習生活要求不太了解,以及過度在意孩子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他們會產(chǎn)生“幼兒園就是孩子玩的地方,什么也不學”“小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等誤解。“事實上,小學一年級的教材內容,都是從零起點進行編排和設計的,家長不必在孩子的幼兒園階段就產(chǎn)生焦慮”。

專家觀點: 靜待花開,別盲目“搶跑”

在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幼兒教育教研員吳海虹看來,有些家長之所以過度焦慮,是因為他們對3歲—6歲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沒有全面了解,以及對孩子有過高的期許、對未來競爭過分擔憂等。部分家長不能科學看待幼小銜接階段,在入學前讓孩子“搶跑”學習小學一年級文化課程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

海南瓊大幼兒園保教部負責人程園園發(fā)現(xiàn),近年來,部分家長的理解存在誤區(qū),將幼小銜接單純理解為學業(yè)知識的提升,一味對學齡前幼兒施加學業(yè)壓力,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如果家長讓幼兒園孩子過早書寫,其手部力量不足容易導致錯誤的握筆姿勢,還有可能影響手部發(fā)育”。

在幼兒園階段,幼兒應該如何進行有效學習?吳海虹認為,幼兒的年齡特點、身心發(fā)展,決定了他們的學習應該以游戲為基本形式,在生活和游戲的過程中進行整體化學習。家長、幼兒園及學校,都應堅持以孩子為本,順應其天性發(fā)展,共同為孩子創(chuàng)造生活化、游戲化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孩子在游戲中探索、社交、學習。

上小學前,孩子學習的重點應包括培養(yǎng)自理能力、行為習慣、社交能力等。“暑期,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養(yǎng)成早睡早起、好好吃飯的習慣,學會整理衣物和書包等,這些能力的養(yǎng)成需要在真實的日常生活場景中進行鍛煉。”王琴玉說,此外,家長還可以在閱讀上下功夫,多為孩子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常常陪伴孩子閱讀繪本故事、兒童詩等,引導他們培養(yǎng)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孩子在大量閱讀中識字學習,不斷積累語言、提高理解能力,面對課本時就不會覺得陌生和乏味”。

南京師范大學教授虞永平曾說過,“從幼兒園到小學,不是翻山越嶺,也不是進入天壤之別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種自然延伸和過渡。” 程園園說,學習就是一場馬拉松,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一年級只是其中一個階段,“建議家長放平心態(tài),與其盲目‘搶跑’,不如在暑期關注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多給孩子正向激勵,靜待花開”。

校方建議: 情感銜接尤為重要

做好幼小銜接工作,需要家長、小學和幼兒園三方共同發(fā)力。近年來,我省不少幼兒園、小學在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幼小銜接,取得不錯的成效。

“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小銜接,我們將教育目標融入幼兒園的游戲活動,通過開展親子購物等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孩子們的社交、表達、生活自理及專注傾聽等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小學新的環(huán)境。”程園園說。

三亞市吉陽區(qū)丹州小學與幼兒園建立聯(lián)動機制,攜手開展“我要上小學了”等主題活動,組織大班孩子到小學參觀,讓其沉浸式體驗一年級學生的日常生活,為幼兒構建豐富的活動場景。

進入小學后,孩子的情感銜接尤為重要。??谑虚L濱小學根據(jù)學校課程和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開學第一周會著重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準則教育,讓學生從感性上了解班集體、學校一日生活等,盡快消除他們對小學環(huán)境的陌生感。

“開學之初,學校除了面對一年級學生開展入學適應教育課程外,還會利用班會課對孩子們進行‘會整理’等主題教育,耐心指導學生整理書包、文具以及系鞋帶等,提升其自理能力。”三亞市第二小學校長王迎春介紹,該校通過繪本、手工、游戲等豐富的活動和課程,為幼兒搭建從幼兒園到小學過渡的橋梁,讓孩子保持對新知識的好奇心和對新學習階段的向往。

相關鏈接

幼小銜接“接”什么?

身心準備

身心準備,是指孩子要在身體與心理兩方面做好相應準備。

提前熟悉小學生活環(huán)境尤為重要。家長可在假期中通過多種渠道提前讓孩子了解小學生活,例如,聊聊小學的學習生活是怎樣的,與幼兒園有什么不同,還可以提前帶孩子到小學參觀,了解未來學校的校園環(huán)境,與熟悉的小學生交流,激發(fā)孩子入學愿望。

生活準備

生活準備,是指孩子要在生活能力與習慣方面做好相應準備。

首先,規(guī)律作息是培養(yǎng)良好生活習慣的開端,家長應有意識地按照小學生活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幫助孩子逐步樹立起時間觀念,引導其有計劃地合理分配時間,做到守時不拖沓。其次,要講衛(wèi)生,會整理,減少父母包辦替代,自主穿衣吃飯。家長應引導孩子自己分類整理衣物、玩具、學習用品等,鼓勵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此外,增強孩子安全防護意識。家長可以通過繪本、生活實驗等方式進行安全教育。

交往準備

交往準備,是指孩子為了適應小學集體生活做好相應準備,愿意與人交往,能與同伴友好相處,能在新的環(huán)境中獲得老師和同學的認可。

家長應通過形式多樣的社交活動,讓孩子接觸不同年齡段的伙伴,擴大朋友圈,逐漸在交流中消除孩子易膽怯、易畏懼的心理,培養(yǎng)孩子開朗的性格和良好的溝通能力;通過有趣的游戲、有意義的社區(qū)活動,讓孩子在實踐中培養(yǎng)規(guī)則意識,體悟誠信品質。

學習準備

學習準備,是指孩子要在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習習慣養(yǎng)成等方面做好相應準備。

首先,要注意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其次,要重點關注專注力的培養(yǎng)。這一品質可以在靜心閱讀、認真傾聽中得到訓練。閱讀繪本,親子共讀,自己講故事,或專心聽家人、同伴講故事,都能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家長也可以在動手實踐中訓練孩子的專注力,畫畫、手工、拼圖等都能讓孩子專注于手部的精細動作。(徐珊珊 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