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安機關開展APP違法采集個人信息集中整治,下架整改100款違法違規(guī)APP。2019年,由于違法違規(guī)采集個人信息而被查處的APP達到683款。

無論是電信詐騙,還是近來被人議論紛紛的廣告“精準投放”,都源自個人信息的泄露。而對于執(zhí)法部門來說,在人工智能技術愈發(fā)精進的背景下,保護個人信息勢在必行。

一方面,從整個社會來講,個人信息泄露危害大。個人信息也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無數(shù)電信詐騙的慘劇都是因為罪犯掌握了受害者的近況,然后針對一個人的近況和心理因素設置騙局,引人入甕。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不法分子會通過隱私信息去分析一個人的性格、取向、愛好進而行騙。在近年中引發(fā)軒然大波的“劍橋分析事件”中,這樣一家進行資料勘探的公司,通過對5000萬用戶的隱私分析精準投放選舉廣告,竟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英國脫歐公投”和美國總統(tǒng)大選的結果。

另一方面,人們對隱私泄露的反感和恐懼日益增加。面對人工智能和大數(shù)據(jù),公眾對電信詐騙以及個人信息泄露更加恐懼。試想,只要幾秒鐘,人工智能就可以了解到你所有的好惡,而你接下來所看到的東西都被提前決定好了。你以為你是自己選擇要買這件衣服,但實際上是人工智能把這件衣服展現(xiàn)在你的手機屏幕上,因為它知道你無法克制自己購買的欲望;你以為是你自己決定要去一個城市旅游,但實際上是人工智能把這個地方推薦到你的搜索列表中,因為它知道你喜歡這個城市。人們希望做出自主的選擇,失去這種選擇會讓人恐懼。

如今,技術發(fā)展一日千里的背景,個人信息的利用價值越來越大,無數(shù)不法商家和犯罪分子都蠢蠢欲動。所以執(zhí)法部門更要堅持以打促管、以打促建,持續(xù)深入推進違法違規(guī)采集使用個人信息的集中整治。只有全力鏟除個人信息“黑灰產”亂象(直接觸犯法律和處于法律灰色地帶的行為),才能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標簽: 個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