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是我國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五個節(jié)氣,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歷代文人騷客描寫清明的詩詞可以說是千姿百態(tài),精彩紛呈。

在這些古詩詞中,最受人推崇的當屬唐代大詩人杜牧的《清明》: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詩,寫出了清明節(jié)的特殊氣氛。清明時節(jié)本該與親友結伴踏青、祭祖掃墓,詩人卻獨自奔波在漫長的旅途上,可巧遇上了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jié),但也是天氣容易發(fā)生變化的期間,甚至時有“疾風甚雨”。但詩人當時看到的雨,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的雨,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雨紛紛”,營造了一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在這些寫清明古詩中,除了唐朝詩人杜牧的詩,黃庭堅的《清明》也有獨到之處。作者運用對比手法,抒發(fā)了人生無常的感慨:

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

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

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

滿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時節(jié)春雷陣陣、細雨綿綿、萬物復蘇,大地上到處芳草萋萋、桃李盛開,一片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而野田荒蕪之處,是死者的墳墓,使人心生悲哀。詩人觸景生情,流露出對世事無情的嘆息。

宮廷派詩人白居易的《清明夜》,為我們描繪的清明夜是另一番景象:

好風朧月清明夜,

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

遙聽弦管暗看花。

整首詩妙在未寫清明之夜的清冷,卻自成一格,雖有清明,卻意在紙外,寫出懷春少女的幽情,一句“遙聽弦管暗看花”,別有韻味。此詩取材、構思別具一格。此詩也展現(xiàn)了詩人留戀美景,深恐春天將去的微妙心理,但無一字直抒胸懷,而詩人惜春之意自顯。

宋代歐陽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寫的則是清明節(jié)與上巳節(jié)的時候,西湖風光正好: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游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整首詞通過朱輪鈿車爭道、游人簪花而歸的特寫鏡頭,形象描繪了一幅潁州西湖清明上巳節(jié)時的風情畫。這首《采桑子》寫得人歡景艷,別具一格,不乏動人之處。

南宋詩人高翥的《清明》,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郊野掃墓、悼念亡靈的情景:

南北山頭多墓田,

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

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

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

一滴何曾到九泉。

人生在世,應該珍愛生命,理智地享受人生。這種享受將隨著生命的結束而停止。至于對逝者的祭奠和哀悼,也是生者對自己心靈的安慰。

明朝王磐在他的《清江引·清明日出游》一詞中,為我們描繪的則是清明節(jié)豐富多彩的民間活動: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古代清明時節(jié),除了要禁火、掃墓外,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清明節(jié)既有祭奠先人的悲情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jié)日。

過清明節(jié),是生者對逝者的祭奠悲悼,也是對生者心靈的一次洗禮。古詩詞里的清明意象萬千、意味深遠。無論是細雨綿綿、青草離離,還是哀思悠悠、悲情渺渺,清明節(jié)留給后人的,是中華民族綿綿不絕的精神慰藉和代代相傳的文化理念。

標簽: 清明古詩 清明時節(jié) 清明意象 清明掃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