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第45個國際博物館日。各地博物館紛紛出招,推出多項精彩的活動,以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博物館,了解祖國博大精深的歷史和文化。

這幾年,各地的“考古熱”和“文博熱”不斷升溫。今年菏澤孫大園堌堆遺址發(fā)現大規(guī)模墓葬群,迅速登上網絡熱搜,讓人有些震驚。在文物大省山東,這樣的考古活動本來不是一件稀罕事,卻能引發(fā)強烈反響,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公眾對考古和文博的高度關注。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文博,凸顯了精神需求的整體提升,這對國家和社會而言,都是一種進步。

中國是歷史文化悠久的大國,在從文化大國到文化強國的跨越中,需要更多的人成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博物館是銘記歷史文化的載體,也是傳播歷史文化的平臺,面對公眾的“考古熱”和“文博熱”,各地博物館應該擺脫高冷范兒,積極地擁抱觀眾。

因為時間和距離的限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隨時走進自己心儀的博物館。在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參觀博物館需要與文物“面對面”,也需要與文物“云上見”。近兩年,抖音發(fā)起的云端博物館活動,有效克服了時空的限制,不僅讓觀眾隨時“走進”博物館,而且讓觀眾聽到了嘉賓的專業(yè)講解,讓參觀從走馬觀花變成了深度賞析。“云端博物館”的出現是服務的提升,也是服務的下沉,迎來的是更多的受眾。

提到文物和博物館,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燒錢”,以為要學到專業(yè)的知識總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云端博物館”的出現,極大降低了學習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一個對文博有興趣的觀眾在博物館的直播中不僅能體驗到身臨其境的觀感,還可以聽到非常專業(yè)的知識講解。這種低成本的學習是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帶來的知識普惠,讓“人人可學、處處可學、時時可學”成為現實,即便是相對冷門的博物館也可以在網絡上熱起來、火起來。去年,50萬人刷著抖音就“逛”了故宮,讓故宮走出了高墻大院,走進了人間煙火。抖音最新發(fā)布的博物館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5月,抖音上博物館相關視頻數量超過3389萬個,播放超過723億次,獲贊超過21億次。當很多人都為自己懂得幾個故宮的冷門知識而驕傲時,故宮已經實現了存在價值的最大化。

“云端博物館”興起于這兩年,未來之路還有很長。受眾的文化消費是多層多樣的,他們不僅要看享有盛名的《清明上河圖》和故宮,還想了解更多的不為人知的寶藏。“云端博物館”已經打開了博物館的大門,接下來還要讓更多的文物活起來、火起來。這就需要平臺企業(yè)對博物館進行科技賦能,讓“云端博物館”更上一層樓。

標簽: 云端 博物館 觀眾 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