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萬源市市區(qū)登高眺望,蒼翠的山峰連綿聳立,鱗次櫛比的建筑僅為零星點綴隱藏其中。萬源市位于川渝陜三省交界處,屬于典型的山區(qū)農業(yè)市。向城區(qū)外東行30公里,便到了八臺鎮(zhèn)。位于秦嶺之南的八臺山,賦予了生活于此的人們得天獨厚的機遇和變化多端的生存挑戰(zhàn)。

位于滑坡地帶的土坯房,是這里的居民原本的定居地。喜怒無常的天氣、搖搖欲墜的房屋,成為他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可匠陨?,靠水吃水,他們仰日月之鼻息,觀流云之端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然而風雨陰晴的無常流轉,土地物產的盈虧無度,驅使著家人間的分離。于是總有人辭鄉(xiāng)遠去,在外打工,精打細算著把積蓄寄回千里之外的家鄉(xiāng)。

鄧余勇就是這樣的打工者。他正值壯年,皮膚黝黑,四肢健碩。作為家中的主要勞動力,他少有回家的機會,長期與妻子兩地分居,與其他人一同乘著春運的大潮返鄉(xiāng)團聚是他每年的期盼。

2014年的大年三十,鄧余勇結束了一年的忙碌,回到了八臺山。鄧余勇心中盤算著一個宏大的計劃——他要給家人在山下買一套新房。經過多年的省吃儉用,自己終于能告別山上破爛的土坯房,不用再憂心于滑坡的威脅,能到交通更便捷的地方穩(wěn)定地生活。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就在大年初一,他打了3個噴嚏后就突然昏迷,不省人事。他不幸患上腦梗。

他的身體癱瘓了兩年。兩年內,鄧余勇的血汗積蓄因為治療而消耗殆盡,買房的計劃也淪為泡影。家中的經濟支柱轟然倒塌,不得已的欠債更讓本就貧苦的家庭雪上加霜。

如今談起當年的遭遇,鄧余勇寬厚的臉上顯出有些后怕,而更多的是如獲新生的平靜。在八臺山腳下的一間小賣部里,他坐在小賣部的柜臺后和我們交談著,不時走過的兩個孩子讓我們眼前一亮。他實現了自己購置新房的愿望,獨自經營一家小賣部,一年零售所得3萬元的純利潤足以支撐生活。當我們詢問他,下山開始新生活后還有什么困難,他的全部回答是心滿意足。

鄧余勇的小賣部,坐落于八臺山下的茶文化小鎮(zhèn)。小鎮(zhèn)原本是萬源市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安置點,是一片規(guī)劃的區(qū)域,給八臺山上46戶貧困戶提供住房和工作。像鎮(zhèn)里的其他住房一樣,鄧余勇小賣部的房屋受益于政策優(yōu)惠,享受購房補貼,是這項扶貧工程的幫扶對象。2018年,萬源市政府同意將這個原本的易地搬遷安置點打造為特色茶文化小鎮(zhèn),憑借當地的風景名勝等資源,吸引村民走文旅產業(yè)扶貧的道路,以期帶動經濟的長遠發(fā)展。

小鎮(zhèn)空間十分開闊,街道寬敞足以容納十人并行,地面鋪滿灰白的路磚,亦有鵝卵石的點綴,平坦與起伏并存之間,規(guī)律地鑲嵌著茶葉文化的石牌以向往來的人們介紹。一路前行,人工開鑿的小溪隨著人們的步伐流淌,營造出動靜結合的意境。夾道而起的是龐大的仿古建筑,兩層高的潔白墻面承載著鏤空的木質護欄,白墻上繪著古色古香的裝飾畫,門戶旁懸著有關茶意的對聯,在二胡婉轉的背景樂中給人愉悅。站在仿古戲臺上,只一遠眺就能看到遠處連綿的青山。

小鎮(zhèn)主打文旅產業(yè),亦種植茶葉,勞動力大多是下山的居民。他們就住在仿古的中式建筑里,過上了嶄新的生活。鎮(zhèn)中安寧和諧,老人們笑著在屋門外圍坐著吆喝打牌,小孩們在路邊自在地轉著呼啦圈。在一排民居的對面,有一片碧綠的草坪,滑梯、旋轉木馬等游樂設施陳列其上,正是一個兒童樂園。負責看管這個兒童樂園的,是一個名叫劉侍美的青年婦女。

劉侍美像鄧余勇一樣,多年前住在山上的土坯房里。2015年,她的房子終于沒能經受住自然的摧折,不堪重負倒塌了。沒有能力尋求新的住房,她只好住在丈夫哥哥的家里。她的丈夫打工在外,而她自己則干著傳統(tǒng)農業(yè)維持生活。家中兩個孩子7歲和6歲,到了上學的年紀。最小的孩子剛剛出生,又有大筆奶粉開銷,家里綿薄的收入很快負擔不起3個子女的需求。孩子們上學帶來的經濟壓力最大,她“因學致貧”。

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實施后,她在八臺鎮(zhèn)購得了一套新房,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新家。得益于政府的補貼政策,她不用繳納大筆房款,只自己掏錢裝修即可。家中空調、彩電、冰箱一應俱全,儼然成了小康之家?,F在,她可以完全滿足兒女們買書本的需要了。劉侍美的工作也十分便捷,她的家就在兒童樂園對面,每天,她看管著兒童樂園,在家中撫養(yǎng)最小的孩子,每月有2000元收入。搬遷后,丈夫成為了護林員,兩人合力,足以應付一年兩萬元的開支。

大巴山茶文化小鎮(zhèn),顧名思義,當地經濟發(fā)展的主要驅動力就是茶業(yè)。在萬源市石窩鎮(zhèn)內一塊古老的摩崖石刻上,篆刻的《紫云坪植茗靈園記》記載,此地早在唐宋年間就開始種茶,具有悠久的歷史。“一片葉子帶富一方百姓”,今天,當地黨委政府充分把握國家政策優(yōu)勢,利用萬源土壤富硒、氣候適宜、海拔得天獨厚的條件,規(guī)劃了“茶基地+茶文化小鎮(zhèn)+‘珍硒萬源’公共品牌”的發(fā)展模式。

“巴山雀舌”遠近聞名。在萬源市的白羊、草壩、石塘等鄉(xiāng)鎮(zhèn)有多個大茶園,僅白羊縣一地就有7000畝茶園。2018年,白羊茶山被評選為“四川省十大最美茶鄉(xiāng)”。劉靜是生于斯長于斯的本地人,在成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劉靜的家中承包了部分茶葉經營,隸屬于蜀韻生態(tài)農業(yè)開發(fā)公司,父母都從事茶業(yè)工作,男朋友的父親也是公司股東。從去年6月開始,她回到家鄉(xiāng),一心一意賣茶葉。

在茶文化小鎮(zhèn),劉靜一人經營著一個門面,負責茶葉的銷售工作。同樣地,她也享受著政府的優(yōu)惠政策,5年內不繳納門鋪租金。步入這棟兩層樓高的仿古建筑,便能看到她坐在古樸厚重的木茶桌后,背靠一幅高懸的書法作品,操控著電動設備燒水煮茶,生活狀態(tài)頗為怡然自得。

多年前,家人早就讓她回到家鄉(xiāng),做茶業(yè)工作,但她不愿意。今年春節(jié),趁著假期回家?guī)兔χH,她逐漸找到了興趣,才下定決心從事此業(yè)。想必安置點改造后的煥然一新,也是促使她回鄉(xiāng)工作的重要原因。去年6月,從她工作開始,直到年末,已有3萬元的銷售收入。今年年初受疫情影響,到了8月,賣茶葉所得的收入仍然有7萬元之多。她所屬的公司在當地的脫貧攻堅中起到了重要的帶動作用,因此被評為“農業(yè)產業(yè)化經營市級重點龍頭產業(yè)”。

原本封閉保守、零星分散的他們,在政策引領下凝成了眾志成城的整體,正全力以赴地走向更好的生活。

標簽: 茶文化小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