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

大家吃粽子了嗎?

粽子經(jīng)過幾千年的發(fā)展

現(xiàn)在可謂是千姿百態(tài),風味百出

你喜歡吃什么味的粽子呢?

白粽?紅棗粽?玫瑰粽?臘肉粽?鮮肉粽?

總而言之

粽子在不同地域

就有不同的口味

不過,即使吃遍大江南北

大家心里最愛的

一定是家里的粽子

端午小假,有沒有吃到家鄉(xiāng)的粽子呢?

對了,今天要給大家科普一下

端午節(jié)不能說快樂

要祝福別人端午安康

為啥呢?

來,今天給大家漲漲姿勢

端午節(jié)起源于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qū)(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jié)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nóng)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后因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 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tǒng)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簽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jié)日;部分地區(qū)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流傳最廣的屈原的這個說法吧!

戰(zhàn)國時期,屈原是當時楚懷王的大臣

他倡導(dǎo)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

卻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

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

《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

獨具風貌,影響深遠

后來楚國國都被攻破之后

屈原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

心如刀割,寫下《懷沙》之后

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

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

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

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

“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

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

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如今,每到端午節(jié),多地都會舉辦賽龍舟活動

人們見后紛紛仿效

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

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

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

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所以,首先從主題意義來說,端午節(jié)是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帶有濃烈的悲壯色彩,所以在此時此刻,不宜說快樂!

其次,在古代民間流傳,農(nóng)歷五月晝長夜短、陽盛陰衰,且常年多發(fā)疾疫,是一個“有毒”的月份。五月初五,是毒月中的毒日,稱為“端午”。 在這天,古人希望對方身體安康,因此互祝端午安康。所以端午節(jié)的主要民俗,包括飲雄黃酒、佩香囊、掛菖蒲和艾草、拴五色絲線、掛五毒圖、掛鐘馗像等都有驅(qū)除災(zāi)害、瘟疫,祈求平安、健康的寓意。

你學到了嗎?

標簽: 端午節(jié)是用快樂還是用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