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樹綠、天藍,荒灘變成了公園,就像家門口多了一座氧吧。

10月16日一大早,73歲的趙學文就約了姐妹趙明花來到小清河邊的樊城江灘公園散步。兩人邊走邊聊,時不時地拍照留念。

趙學文現(xiàn)住在美滿社區(qū)普鑫上東郡小區(qū)。趙學文的愛人原來在中科院上班。上世紀70年代初,襄陽以解決城市戶口、住房、煤氣、職稱、家屬就業(yè)作為優(yōu)惠條件,從北京等大城市引進了1000多名科研人才。1973年,老伴兒作為人才被引進到襄陽,趙學文隨他來到這里,成了原襄樊市銅版紙廠的一名職工。她的老伴兒進入原襄樊市制漆總廠從事科研工作。他們住在制漆總廠家屬院,一住就是38年。

趙學文清楚地記得,他們居住的地方離小清河不到500米,但周邊環(huán)境差,河邊是砂場、窩棚,雜草叢生,垃圾成堆,隔河相望的化肥廠飄出的氣味更讓人想吐。家附近沒有散步的地方,想散步,要往丹江路、人民廣場走。

2011年,趙學文搬到了普鑫上東郡小區(qū)居住,居住環(huán)境在不斷變好。

時間到了2016年,隨著三江口棚戶區(qū)改造項目實施,樊城江灘公園二期建成開放,昔日破敗不堪的棚戶區(qū),成了景色優(yōu)美的景觀帶。

在面積達36.8萬平方米的江灘公園內,有10個籃球場、3個足球場、3個特色主題廣場,這里成了居民休閑活動的重要場地。趙學文和其他數萬名清河口片區(qū)的居民有了休閑、娛樂、健身的好去處。

荒灘變成了公園,小清河經過治理,水變得清澈了。行走在河邊,小清河碧波蕩漾,河邊綠樹成蔭,鮮花爛漫。趙學文說,生活環(huán)境變好了,居民的心情更好了,大家的身體更健康了。

為了記錄襄陽的變化,把身邊的美留住,并展現(xiàn)給更多人看,趙學文報名上了老年大學,學會了手機攝影、制作小視頻。“現(xiàn)在的襄陽真是太美了,我們的生活很幸福、很美滿。”趙學文說。

(記者 李興會)

標簽: 樊城江灘公園 普鑫上東郡小區(qū) 居住環(huán)境 化肥廠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