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單拐支撐行走,依靠裁縫鋪的微薄收入,她發(fā)起開辦了宜城市首家免費愛心粥店(如圖);她6年如一日,用愛心和奉獻帶領志愿者團隊為生活困難的群體提供免費早餐,為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送餐,傳遞著人間大愛與社會溫暖。她就是“襄陽好人”、宜城“楚都楷模”方丹。

5月13日上午8點,和往常一樣,方丹忙完了店里的事情,和同伴一起,將熱騰騰的早餐送到朱市社區(qū)譚習蘭、趙光娥等4個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家中。

譚習蘭老人今年102歲高齡,視力不濟,聽力下降,行動不便。方丹和志愿者們就每天輪流上門給譚奶奶送早餐。

“這兩個姑娘就跟我的親人一樣,要是沒有她們,我活不到今天啊!”譚奶奶熱淚盈眶地說。

80后的方丹是宜城市小河鎮(zhèn)朱市社區(qū)居民,年幼時由于一次意外,造成左腿截肢,從此單拐便成了她的另一條腿。成年后,方丹在朱市街道上開辦了一間裁縫鋪。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固定收入后,她便開始關注身邊的高齡獨居老人、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無生活能力的殘疾人和環(huán)衛(wèi)工人。

2016年4月,方丹拿出1萬元積蓄,并動員身邊的蔡錢錢、徐玲等好友,依靠發(fā)動志愿者的愛心力量,在宜城城區(qū)五條路開辦了第一家免費愛心粥店。從那以后的每天凌晨4點,她就從30里外的小河鎮(zhèn)朱市的家里,騎電動車到粥店忙活,6點半準時為這群“特殊客人”提供免費早餐。

由于路途遠,行動不便,到2017年4月,方丹就和姐妹們商量,把城區(qū)的愛心粥店交給其他愛心人士打理,自己和同伴蔡錢錢一起回到朱市老家再開一家免費愛心粥店,造福家鄉(xiāng)孤寡老人。

談起開辦免費愛心粥店的初衷,方丹說:“我從小行動不便,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我要感恩社會,做愛心的接力人,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朱市社區(qū)商貿繁榮,房租不便宜,方丹便打起自家房屋的主意。征得家人同意后,她就把自家臨街一樓廳堂騰出來做愛心粥店。這樣一年可為粥店節(jié)省房租開支1萬多元,能為這些特殊群體多提供半年多的免費早餐。同時,家人還把廚房、電冰箱等貢獻出來,支持粥店。

為了讓愛心粥店能夠正常運轉,方丹除了用自己裁縫鋪的收入補貼外,還自己開荒種菜。有時她還開著三輪車,拄著拐杖上河堤、穿田埂,挖蒲公英等野菜,降低粥店成本。

就這樣,每天凌晨4點半起床,一直忙到上午8點半收工。寒來暑往,方丹和同伴們一干就是6年。每天40多人的免費早餐,100多個饅頭,一大鍋粥和兩盆小菜都會分發(fā)完。6年已提供免費早餐5.3萬多份。

方丹長期堅持開辦愛心粥店的善舉,受到宜城市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宜城市委宣傳部、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中心、民政局、慈善總會和當地政府大力支持,定期開展志愿服務,捐贈米、面、油等物資。一些愛心人士紛紛捐錢捐物,有的還加入她的愛心粥店志愿服務團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與方丹朝夕相處,被她的大愛精神深深感動。她行動不便,我要全力協助她把愛心粥做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志愿者蔡錢錢說。

68歲的獨居老人李新樂是愛心粥店的“常客”,在方丹的影響下,也成為一名志愿者。他說:“在這兒吃愛心粥,看到她行動不便又這么忙,我非常感動,也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兒,就到這里擺一下桌椅,打掃一下衛(wèi)生!”

目前,朱市免費愛心粥店已發(fā)展志愿者30多人,他們每天輪流到店里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雖然只是一碗稀飯、兩個饅頭、幾樣小菜,卻溫暖了整座城市。

方丹表示:“我將克服一切困難,一直堅持下去,用我的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到志愿者團隊中來,與大家一起畫好愛的同心圓,當好慈善事業(yè)的行動者和愛心的傳播者!”

(記者 宋敏)

標簽: 免費愛心粥店 免費早餐 獨居老人 宜城區(qū)小河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