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深圳新聞網(wǎng)2023年6月10日訊(深圳特區(qū)報評論員 趙鑫)長達一米的哈爾濱大紅腸、切成小丁的西藏牦牛肉干、一朵朵奶白的冰淇淋……不少城市展館端出自家的特色美食,招待八方賓朋。本屆文博會不僅讓人大飽眼福,更讓人大飽口福,解鎖“逛吃”新模式。

線下試吃正酣,線上下單不斷。一些地區(qū)的特色美食,通過文博會讓更多人知曉。不少觀眾品嘗后,不僅大包小包地在現(xiàn)場購買,線上也一鍵下單,還“安利”給自己的親朋好友,這些美食借助文博會的流量,被更多食客認可,完成了一場美食與食客的“雙向奔赴”,成就了觀眾與參展商的共贏。

除了“美食”是本屆文博會的一大“流量擔當”,文創(chuàng)產品更是“頂流”般的存在。尤其是運用非遺技藝制成的擺飾掛件、服裝飾品,讓人忍不住“剁手”下單,開啟“買買買”模式。

比如,蘇州織繡展位展出的扇子、香囊,古風古韻,不禁令人贊嘆繡品的精致與典雅。而江西館內,精美的景德鎮(zhèn)陶瓷吸引大家紛紛駐足。許多人看了展品后,不僅自己想買,也有代表企業(yè)表達購買的意愿。非遺本身就是高雅藝術的代名詞,是凝聚民族記憶的藝術品,一些曾經(jīng)高不可攀的技藝和用品,如今老百姓也能消費得起,非遺離我們并不遙遠。文博會是非遺展示的窗口,也是非遺的“前臺”和“柜臺”,有銷路的非遺,才能在市場中發(fā)展得越來越好,越來越聚人氣。

人氣足、消費旺、交易火,是本屆文博會的特點。線下,各展商努力秀出形象和實力、促進面對面交易;線上,永不打烊的“網(wǎng)店”實時下單,增強“帶貨能力”。一個展位可能就是一個消費熱點,一個展區(qū)可能就是一片消費藍海。

來文博會吧,感受非遺的魅力;來文博會吧,找到掘金的機會;來文博會吧,把文化帶回家!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