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質量報訊(楊仁智 記者 何軍)平武縣龍安鎮(zhèn)枕流小學地處城鄉(xiāng)結合部,校園周邊外來人口多,環(huán)境復雜,為構建安全、和諧的校園周邊環(huán)境,護航學生健康成長,龍安鎮(zhèn)以“四治培土育苗”為抓手,多元并舉,?!吧纭甭搫?,凈化校園周邊環(huán)境,積極探索城鄉(xiāng)結合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新路徑。

法律服務志愿者進校園

強化政治引領,種下理想種子


【資料圖】

以“在學生心里種下愛黨愛國的理想信念種子”為重要目標,把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首位。一是開展組織聯建。駐地村和學校黨組織開展聯建活動,結成幫扶對子,定期聯合開展組織生活。學校黨組織定期梳理需要駐地村協(xié)調解決的問題,駐地村黨組織發(fā)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yōu)勢,“派單”給黨員干部處理或上報相關單位協(xié)調解決。二是強化政治教育。堅持既要“走得出來”又要“融得進去”,將政治思想教育融入課程之中。通過組織“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校園”,組織學生參觀基層活動陣地、黨性教育陣地,組織專題講座等方式,采用同學們喜聞樂見的方式,讓思想政治教育在歡聲中入腦入心,在笑語里潤物無聲。三是深化聯建效果。邀請老黨員、老戰(zhàn)士、機關干部等進校園,與同學們交流互動,講述平武新變化,種下信念種子,引導學生愛黨愛國。組織開展駐地村和學校黨員“雙報到”活動,駐地村黨員定期到學校參加治安巡防、安全檢查等工作,學校黨員參加村黨組織的黨員志愿活動等,不斷深化聯建效果。

講好一堂法治課

增強法治保障,護航茁壯成長

以“法治進校園”品牌活動為抓手。一是上好一堂法治課。邀請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部門專業(yè)人士走進校園,通過一堂法治課的方式,對孩子們開展法律教育。重點講解《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進法》等與未成年人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二是促進家校共建。開展“小手牽大手”活動,發(fā)放《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漫畫》《送你一本民法典》等各類法治宣傳資料2000余份,引導小學生將法治宣傳資料與家長共同學習。通過“小朋友能不能自主支配紅包?”“未完成家庭作業(yè)家長能不能打?”等與小學生息息相關的趣味問答,增強家長和同學的法治意識。三是打造法治建設陣地。利用“12.4”國家憲法日、“4.15”國家安全教育日等契機,常態(tài)化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大力宣傳防邪、禁毒、防止校園欺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知識,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h人民檢察院在枕流村打造“熊貓未士·閃閃紅星”工作站,作為司法保護、政府保護、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的綜合樞紐站,為守護未成年人紅色健康成長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厚培德治沃土,沁潤文明之花

縣政法委進校園開展普法活動

把“引導少年兒童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社會鈕扣”作為重要目標,從源頭上預防未成年犯罪。一是營造良好成長環(huán)境。把學校周邊群眾的文明素養(yǎng)提升作為重要抓手,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制定村規(guī)民約,把“遵法紀,守規(guī)矩,講文明,重禮義,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等內容寫入村規(guī)民約,上墻公示。定期開展道德評議會,評定紅黑榜并進行公示,用身邊的先進典型和鮮活事跡,不斷提高學校周邊群眾的文明素養(yǎng)。二是營造德育氛圍,繪制文化墻,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美德等內容,通過漫畫等圖文并茂的形式上墻,既美化環(huán)境,又潤物無聲的進行德育教化。三是豐富德育形式。利用“清明節(jié)”“國慶節(jié)”“重陽節(jié)”“端午節(jié)”等節(jié)日,組織駐地村黨組織與學校共同開展“學雷鋒”、愛老敬老、感恩教育、愛國奉獻等主題活動,激發(fā)學生愛國愛鄉(xiāng)之情,“傳承中華美德”。

凝聚自治合力,培育成長沃土

整合駐地村黨組織、民兵隊伍、志愿者隊伍、網格員等力量,深入開展校園周邊環(huán)境治理。一是消除安全隱患。常態(tài)化開展校園周邊安全隱患排查整治,2023年以來,整治進校主干道部分臨坎路段無護欄,缺少交通指示牌,消防通道過窄,停車秩序混亂,散養(yǎng)狗等安全隱患20余處。二是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糾紛。組織網格員、村社干部開展矛盾糾紛排查,重點化解家庭糾紛、婦女和兒童權益保護方面矛盾5件,及時化解傾向性、苗頭性問題。排查駐地村嚴重精神病患者2名,落實監(jiān)護人進行嚴格監(jiān)護,并進行定期走訪評估。三是筑好安全防線。組織成立治安巡防隊,重點在上學放學高峰期進行巡查。設立“農村交通安全勸導員”,在上學放學期間開展交通勸導。充分用好“智慧助手”,把雪亮工程信息接入村綜治中心,加強“雪亮工程”系統(tǒng)維護,對校園門口、主干道等關鍵點位進行全時段監(jiān)控,守護校園周邊的安全。

編輯:孫家鈺 校對:張可 審核:申涵兮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