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83項浦東非遺有了“新家”(主題)

文匯報記者 唐瑋婕

昨天是我國第七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83項浦東非遺有了“新家”。歷時一年精心籌備、設計、布置,位于浦東新區(qū)群藝館內的非遺體驗館揭開大幕,全區(qū)83個非遺項目的介紹展示和體驗互動在此集中呈現(xiàn),將成為浦東承續(xù)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講好浦東非遺故事、發(fā)展社會美育實踐的高品質平臺。

這座實物與微縮模型相結合、運用多種現(xiàn)代化展陳方式布展的全新非遺體驗館以“非遺源于生活、流傳于生活”為設計思路,探索為非遺找到“流量密碼”,體現(xiàn)非遺“活態(tài)化傳承、沉浸式展演”的特色亮點。

第一展區(qū)展示的是古船模型五桅沙船的微縮樣本,參觀者沉浸在藍色光影之中,仿佛穿越千年,看到當年的航運勝景,從中感受浦東的古船模型制作技藝?!吧嗉馍系姆沁z”人氣頗高,場館內可以看到一個醬油缸造型的互動裝置,呈現(xiàn)錢萬隆醬油釀造的全過程,共有12道工序。參觀者還可以參與互動問答,了解醬油制作過程和技藝。再往前走就是以六灶古戲臺為設計藍本的微縮戲臺——“照檐臺”,運用全息影像結合動態(tài)舞美,生動演繹鑼鼓書、浦東宣卷等曲藝戲劇表演。

記者了解到,從2006年鑼鼓書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浦東非遺的“001”號以來,全區(qū)非遺保護工作積微成著、走向系統(tǒng)化。浦東現(xiàn)有83個項目列入國家、上海市和浦東新區(qū)各級保護名錄體系,其中8項列入國家級名錄,35項列入上海市級名錄,40項列入浦東新區(qū)級名錄;共有各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73名。近年來,浦東新區(qū)全面落實和開展“非遺在社區(qū)”“非遺在學校”傳承傳播工作,36個街鎮(zhèn)全覆蓋,惠及同濟大學、北蔡中學、建平實驗小學等50余所學校,陸行中學南校、三林中學是市級示范點位。而非遺的傳承傳播空間也在不斷延伸,人氣商圈、地標樓宇都成了非遺展示體驗的打卡地。

隨著浦東非遺體驗館的開館,“今潮非遺 精致生活”2023年浦東新區(qū)“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宣傳活動同步開啟,非遺文化集市、“繡外慧中——上海絨繡環(huán)球旅行記”上海絨繡藝術大展(中華藝術宮)、“大藝非凡 理想之城”云南大理非遺展等一系列精彩活動也陸續(xù)上演。

標簽: